【031】不攻自破(1 / 2)

虎牢關,因西周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卻說曹操、孫堅、公孫瓚、鮑信四人盡其本部兵馬,共約四萬於虎牢關前射定陣腳。關上守將見盟軍來勢洶洶,卻既不放出兵馬,也不放箭招呼,隻是嚴陣以待,不知做何心思。

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下兵攻城。可以說,戰況到了攻城這一步,已經成了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而好巧不巧的是,現在正是這不得已而為之的關鍵時刻。

尤其曹操心憂洛陽變故,根本無心勸降雲雲,大手一揮,就要攻城。其餘三位也是這般心思,當下莫不吭氣。令旗一指,便攻將開了!

可讓曹操諸人有些犯蒙的是,還未待得盟軍四先鋒擺開攻勢……關上守將居然升起了白旗,竟是獻關了!

麻痹……莫非有詐?生性多疑的曹操不由如是想道。

然而才過片刻,虎牢關居然真的關門大開。再片刻,其中一將,領著數騎行至曹操諸人之前,下拜道:“卑職董卓麾下部將趙岑,現任此關守將。然今董卓倒行逆施,火燒洛陽。在下願棄暗投明,獻關而降。”

若說再早幾日,有人主動投降,盟軍諸侯必定歡天喜地。然而現在四人卻沒半分愉悅之情,反被那句“火燒洛陽”,鬧得心尖猛跳!

壞菜,真的出事了!四大諸侯無不如是想道。

果然,在降將趙岑竹筒倒豆的招供後,四人才知道。原來僅隔半月之間,洛陽居然發生了如此變故……

話說,呂布自為夏侯瀾逼退後,又被董卓勒令遣返,於洛陽麵壁思過。而後,軍師李儒暗揣董卓心思,料其已生怯意,便獻謀道:“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

董卓聞言大奇:怎得軍國大事,還有迎合小兒童謠之理。

然而,李儒身為亂世早期最著名的毒士,自然深通自圓其說的本領,隻聽他道:“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其實這些言論,真真兒扯淡至極,隻要稍有頭腦之人都不會相信。然怎奈何,李儒已將董卓的心思摸得極準,知他暗有退兵之心,卻苦無藉口,現在適時送上一個貌似合理的台階,自然是搔到了董卓的癢處。

果然,董卓聞言當即大喜:“非汝言,吾實不悟。”旋又皺眉道:“然關外十數萬反賊,虎視眈眈。若某退卻,豈不為敵所趁。”

李儒哈哈大笑:“丞相勿憂。此事易耳!昔日孫臏巧施‘增兵減灶’之計,示敵以弱,騙過龐涓;然吾等今日大可反其道而行之,以‘減兵增爐’之法,先暗渡陳倉。屆時,必可騙過關東諸小。待吾等回洛陽之後,便可從容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