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數目要分明(1 / 2)

夏日午後,微風和煦。

劉佩萱斜靠在竹製圈椅內,捧著一卷書冊,正在翻看著。

崔嬤嬤站在她身後,一手托著她的秀發,一手握著把木梳,道:“萱小姐,老身給你梳發,然後,挽個別致的發髻,可好?”

劉佩萱道:“啥發髻呢?樂遊髻麼?瞧著蠻有趣的嘛。”

崔嬤嬤道:“啥油髻啊?聽著像豉油雞,不雅。”

劉佩萱道:“是樂遊髻,不是豉油雞。平安喜樂的樂,遊戲人間的遊。唐朝《妝台記》中記載,唐武德中,宮人梳半翻髻,又梳反綰髻、樂遊髻。上行下效,成為風氣。”

崔嬤嬤道:“唐朝麼?盡管嬤嬤年紀大沒文化,也知道那是非常久遠的朝代。那時的人愛梳啥發髻,我們咋知道呢?就算是有個發髻名稱流傳下來,不過就是個名稱而已。”

劉佩萱捧著書冊,向左後側平移,道:“嬤嬤,瞧,這是唐朝《宮女圖》。”

崔嬤嬤湊近一瞧,道:“唉,這幅畫怎麼保存得這麼好呢?數千年啦,還是好好的,就是紙質偏黃。”

劉佩萱道:“嬤嬤,這不是原本,而是臨摹。據說原畫是畫在牆壁上,那才是真跡呢!”

崔嬤嬤道:“喲,原來是贗品,那就是假的,不可信嘛。”

劉佩萱道:“若是真跡,我等平民怎麼有幸得見呢?這畫冊雖然全是臨摹的,但是模仿得惟妙惟肖呀!瞧,這是當時唐朝宮廷侍女梳的發髻,很好看,對吧?”

崔嬤嬤仔細瞧了瞧,道:“哎,真的與現在流行的不一樣呢!這發髻呀,在頭頂堆著高高的一坨,像個……像府裏後花園的那個假山,那個像被大雨淋得蔫頭耷腦的芭蕉樹。”

劉佩萱道:“嬤嬤,您這比喻還真……真恰當!”

崔嬤嬤道:“依老身看來,這發髻不像是小孩子的,倒像是出閣後的。”

劉佩萱道:“那是宮裏的侍女。”

崔嬤嬤道:“萱小姐,那是宮裏的,就是皇親貴族專用的。”

劉佩萱道:“我知道。我就是覺得有趣,瞧著也好玩。”

崔嬤嬤道:“老身可不敢給你梳出這麼個玩意。就算在屋裏,梳著這發髻,留著自個兒欣賞,那也是萬萬使不得呀!若是被外人瞧見,那可鬧出大笑話了。”

劉佩萱道:“我隻是說笑罷了。”

崔嬤嬤繼續梳發,道:“萱小姐,不是老身囉嗦啥的。老身覺得,隔壁的柔兒姑娘倒是比你嫻雅沉靜多了。”

劉佩萱道:“哎呀,嬤嬤竟然讚歎別人家的孩子啦!莫不是嬤嬤嫌棄我咯?”

崔嬤嬤道:“萱小姐,你是老身這輩子的念想,咋會嫌棄你啊?老身隻是說實話罷了。”

劉佩萱道:“說真的,柔兒確實人如其名,懷柔,懷柔,瞧著柔柔弱弱,說話輕聲細語。”

崔嬤嬤道:“那才像是大家閨秀。”

劉佩萱道:“與其當大家閨秀,還不如江湖女俠,逍遙自在。”

崔嬤嬤道:“淨說混賬話!可惜老身沒啥文化,不然,得管管你看的雜書。”

劉佩萱道:“嬤嬤,將要進學咯!也許有一籮筐的功課呢!以後沒時間看話本咯!”

崔嬤嬤道:“看《中庸》才是正理!看啥話本啊!”

劉佩萱道:“嬤嬤,您說自己沒文化,咋會知道《中庸》?”

崔嬤嬤道:“老身隻知道《中庸》。哎,萱小姐,好好念書吧!”

劉佩萱道:“當然會好好念書。既然說到念書呢,嬤嬤,我說一件要緊的事兒,就是那書院的。”

崔嬤嬤道:“那書院咋了?不是說通過麵試就可以進學嗎?”

劉佩萱道:“沒錯。六月初一,正式進學。嗯,本月廿五,我與阿宸、柔兒約定同往書院領取校服書袋之類。到時,阿宸將會向他舅舅借用馬車。阿宸的舅舅,就是曹掌櫃……嬤嬤,您沒異議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