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了旁人,皇帝就在身邊杵著,哪裏還能心平氣和地答卷,不嚇得兩手發抖把筆掉到地上,就算是心理素質不錯的了。
不過林瑾不是旁人,他兒時結識徒楓,跟隨在他身邊多年,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君臣二字就能解釋清楚的,所以徒楓的舉動,對他毫無影響,握筆的右手有條不紊地在紙麵上書寫著。
徒楓默然看了會兒,唇角露出一絲不起眼的微笑,又慢慢踱開了,回到上位坐著。
因為隻有一道題目,大部分人都是很快就完成了初稿,檢查無誤便開始謄寫,隻有林瑜,完全沒有打個草稿的意思,提筆就寫不說,還是最後一個踩著點交卷的,引得眾人側目不已,他到底是有多少話要說啊。
殿試采取當場閱卷的形式,再由閱卷大臣共同評定,將前三十名的試卷呈上,由皇帝排定座次。
畢竟,參加殿試的考生有三百餘人,全讓皇帝慢慢看,當天就別想出成績了,若是皇帝看得煩了,排在後麵的豈不可惜。
等待試卷呈上的過程,所有考生都在暗暗祈禱,自己的卷子千萬要有機會麵聖啊,說不定就能得了聖人的青睞。
林瑜尤其如此,他辛辛苦苦寫了那麼多,要是徒楓都看不到,豈不是浪費表情。
俗語有雲,怕什麼來什麼,趙清和林瑾的答卷都順利入圍了前三十的名次,隻有林瑜,讓閱卷大臣發生了爭議。
有人覺得思路清晰,意境上乘,乃是上上之選,也有人認為文筆簡陋,太過直白,需要打回去重新回爐。
雙方爭執不休,且誰也無法說服誰,最後不得不進行投票決議,林瑜的試卷才有幸得以重見天日。
徒楓不是會徇私的人,但送到麵前的三十份試卷,有三份格外眼熟,讓他不在意都不行。
隻是趙清和林瑾的答卷雖然出色,卻在徒楓的意料之中,隻有林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先前,徒楓見林瑜最後一個交卷,還以為他是把握不夠,所以要多加斟酌,此刻才恍然大悟,林瑜不是沒把握,他是了解太過深入,下筆收不住了,才洋洋灑灑寫了那麼多,盡管文筆不如趙清等人精妙,可每言每句,都是落到了實處的。
三十份試卷不算多,徒楓很快就看完了,隻是排定座次的時候,心裏頗有些為難。
他思來想去,終是把林瑜的名次排在了林瑾前麵,而趙清不出眾人所料,得到了一甲第三的探花稱號。
能夠排在二甲前列,林瑜已經很滿意了,可是剛好壓在林瑾前麵,他就有點搞不懂了,聖人這是什麼意思,存心製造矛盾嗎。
從小到大,林瑾在學業上都是壓了林瑜一頭,早先是因為他拿不準嬰幼兒該有的水準,生怕不小心漏了馬腳,就處處跟著林瑾有樣學樣,後來則是思維方式所限,他真的在很多方麵玩不過林瑾了,好在叫了那麼多年哥哥,林瑜也沒什麼不服氣的。
反而是今天難得贏了一回,林瑜不但沒有翻身做主的感覺,還有些擔心林瑾,他會不會覺得被打擊了。
事實證明,林瑜小看了林瑾,他哥哥真心不是個小氣的,給弟弟道賀絕對是真心真意,發自肺腑。
又過兩日,趙家正式上門提親,林如海終於點了頭,答應把黛玉嫁給趙清,隨後兩家又進了宮,請徒楓下旨賜婚。
前科探花郎的女兒嫁給新科探花郎,還是聖人親自賜婚,就是此前有過退親的不愉快,人們也沒什麼好議論的。
有得那個閑工夫,不如抓緊時間選個好女婿,新科進士裏頭,年輕未婚的可沒幾個,稍不留神就搶沒了。
林瑾林瑜恰好就在適婚的範圍之內,不過林瑜有婚約在身,對方還是長公主,沒人敢打他的主意,剩下林瑾孤軍奮戰。
可惜林瑾對自己的婚事並不在意,林如海問他意見時一言不發,隻說全憑父親做主。
林如海可沒開放到兒子想要娶誰就讓他娶誰的地步,不過是上門打聽的人家太多,他不介意在允許的範圍內征詢兒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