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野史》在大陸之上流傳頗廣,並沒有注明編纂人,上邊兒主要收錄一些民間廣為流傳的人物事跡,真假難以斷定,自秋言月有讀書記憶起,便有了這本書的存在,雖然裏邊兒內容寫得並不詳細,可是拿來打發時間,增加見識卻也是可以的。
長樂因為身體特殊,身份特殊,活動空間受到了極大限製,自她半歲起,秋言月也不管長樂能否聽懂,便開始自個兒給她講一些自己知曉的故事,等長樂大了些,則拿著書一字一字讀給她聽。也就是在給長樂讀書的過程中,秋言月發現長樂極為聰慧,甚至她開口說的第一句話不是‘娘親’也不是‘餓’,而是——“‘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動之死地,十有三。’後邊的再讀一遍,我沒記住。”
也就是那個時候秋言月才知道,自己讀的東西,都被長樂全部聽了進去不說,而且對方還在默記。當時她才不過兩歲,口齒清晰得不像話。其實聰慧這個詞已經不適合形容長樂了,準確的說,這應該是一個小神童。在這之後秋言月便下了命令,讓蜀錦和蜀琴閑暇之餘便給長樂多讀讀書。宮裏的丫頭大多都接受過一些教育,基本的認字還是沒有問題的。
如今長樂雖然才五歲,可殿內架子上的書這已經不知道是聽第幾十遍上麵了。直到秋言月前些日偶然從箱子裏整理出來這本《世間野史》,她這才有了新的東西可以聽。
不過秋言月此刻卻有些後悔地想道:早知道這書中內容會讓長樂不快活,她便不拿出來了。
口中卻安撫著:“當時嶽飛環境特殊,身在要職,難免危險重重。其母恐日後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於他,倘若一時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毀於一旦不說,更會死無葬身之地。於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嶽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希望他記得當時的痛苦以此引以為戒,時刻警醒。”
抱著長樂坐下,秋言月的語氣有幾分感慨:“嶽母如此作為,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嶽飛的個人安全,所謂刺在兒身,痛在母心呐,她又怎會不難受。所以她雖然傷了他,可這也是因為她深愛孩兒才會如此。”
長樂晌久沒說話,秋言月也不打擾,隻靜靜等她自個兒獨立思考。好一會兒才聽到長樂悶聲悶氣地道:“長樂還是不讚同。如果是愛孩兒的表現,又怎會傷他?不然娘親你會傷我麼?”
“胡說!”秋言月正色道,“娘親永遠也不會傷害我的長樂!”
“那就是了,所以說那嶽母對嶽飛不是真的疼愛……”長樂的聲音聽上去似正常了許多。
這一下,秋言月也啞口無言了。如果換做其他小孩子,她可以很認真,再更詳細地去給他講解,講解當時嶽飛所在的環境,講解當時他麵臨的危難和誘惑,講解人心的複雜,講解感情並不是隻有直線,也可能繞幾個彎,甚至鑽進黑洞裏,繞彎都不讓你瞧見。
可是長樂不是其他小孩子,她,舍不得讓她知道,這社會多黑暗,人心多難測,情感並不是表麵上的東西,有時候傷害也可能是一種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