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減肥要多吃肉!一個真實的故事(1 / 3)

是的要減肥就要多吃肉,也就是蛋白質。從健美運動員的日常飲食,可以做一參考。但他們日常的運動量,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所以,這種方式不能普及。

普羅大眾並不是個個都想、更不是個個能做到:八塊腹肌一身腱子肉。人們隻是想不要太多“脂肪”;畢竟肥胖與很多慢性病有關。

⭕人為什麼會肥胖?

這是經曆過億萬年的生活形成的本能:自然界嚴酷的現實,吃一頓飽飯都是奢求,很可能很長時間得不到食物;為了預防這種現象,人類(包括很多動物)進化出了保護自己的習慣:儲存多餘的能量~把多餘的、暫時用不了的能量轉化為高能的脂肪~每一個脂肪細胞就像一個個滿載的汽油桶。

這個生存的特性被祖祖輩輩的保留了下來。進入現代社會後,大部分人的營養、能量都不再缺乏,但儲存能量的特性卻不會消失。過剩的營養及能量,和日漸輕鬆的體力活動,致使能量持久的過剩,最終成為身體多餘的“遊泳圈”。

這種儲存食物的特點,在很多動物的生活習性中都有體現,甚至是被人飼養後,依然不會改變。比如:鬆鼠、田鼠、烏鴉、蜜蜂、海狸、螞蟻等,都有儲存食物的本能。還有冬眠的狗熊,和冬天的麻雀,為了冬季的生存,提前在體內儲存厚厚的脂肪。

這一不可輕易改變的特點,現在成了疾病的來源。要想解決這個矛盾,隻有從這個特性的來源入手,釜底抽薪,才能真正解決“脂肪堆積”的問題。

雖然,特性不會輕易改變;一段時間的生活習慣,還是會影響身體的某些特性。

下麵我們從人類儲藏食物等習慣,來比擬身體對脂肪的儲藏。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個特點。富人很少打包剩飯;當年的皇親貴胄絕對不會吃剩飯;那些八旗子弟們也很少想著節約和存錢。即便是家道中落,依然是揮金如土。

但這不是永久的遺傳,在家道中落後的幾代人,逐漸回歸平庸,成為普通一員,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

相反,窮過的人是節衣縮食,居安思危。因為吃過窮的苦,更習慣收藏、存錢。當富起來以後,會有一定的報複性消。再延續幾代的富裕,就可能改掉了之前的習慣。

貧富的消費觀念,是會在幾代人的變化中改變的。

其實,肥胖是窮慣了的一種生活本能。這個指的是很久遠的,刻在骨子裏的記憶。是自然界刻在細胞裏的記憶。

王思聰不會每天想著存錢。他的生活曆程中從來沒有缺過錢。

從這個角度,我們發現,身體是因為對熱量的缺乏,產生了轉化脂肪的功能。那麼,反過來,如果一直不缺營養,身體就不會再去“儲存脂肪”了。

⚠️【減肥】有兩個關鍵點。

1、讓身體不再有過剩的糖(短暫的血糖高峰),讓身體沒有可轉化的糖。

2、給身體足夠的營養,讓身體覺得自己不會再“受窮”;永遠都有充足的營養供應。

這個營養,不僅僅是碳水化合物等能量,還包括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

就像給窮苦人的幸福生活,不僅僅是管夠的大米白麵,還有豐富的魚禽肉蛋、水果蔬菜。這才是真正的富裕。

真的能吃肉吃飽了,還有多少人隻吃主食?沒有主食一樣吃的很好。主食!是窮的時候的吃法。在婚宴、生日宴上,誰會盯著主食吃?有油水的飯菜更耐餓,主食的習慣可以慢慢改變了。

病態的肥胖是不健康的。這種肥胖的脂肪是多餘能量轉化的脂肪。

三大營養都提供能量,能量充足,就不會轉化脂肪。如果提供的能量是以蛋白質、脂肪為主的“緩釋能量”,就保證了能量的持續供應,不會有短時間的血糖高峰,更不會引起胰島素的波動。也就不會引起糖尿病的發生。

減肥的方向就幾點:

1、動起來,不需要過度的“走**公裏”,隻要減少靜臥、靜坐。

2、少吃碳水化合物,減少身體血糖的高峰的時間,不給胰島素造成困擾。

3、多吃點肉吧。肉不會讓人發胖。是不缺肉的同時主食過剩,才造成了脂肪的堆積。

4、多吃點水果蔬菜。水果蔬菜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和毒素垃圾的排出。

5、吃飯七成飽。不能過飽,過度的飲食對人體總是不好的。退休以後,沒有朝九晚五,可以隨意安排自己的生活,不需要“一日三餐”,可以一日多餐,更有利於降低【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