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鴻淵對皇帝的虛偽厭惡至極,表麵上則感動不已地向其叩首,感恩皇帝的重用。
“兒臣自幼痛恨胡人常年騷擾我朝邊境,戕害我朝百姓,是以早年立誌保家衛國,為父皇與百姓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奈何沒有機會,今得父皇允許,兒臣願意前往邊關!”
十七歲的少年,所說的每一句話乃至每一個字都是滿分回答,讓人挑不出錯處。
然而少年人的一腔熱血,有何人會懷疑?隻會心下寬慰,到底還有人能擔得起重任。
皇帝對池鴻淵所表現出來的赤誠之心感到很滿意,心想到底是容家女養出來的孩子。
皇帝暗想,若不是容家不知進退,一直紮根邊關,以至於聲名壯大,他其實也不想對容家動手,當時大半兵權被容家的人握在手裏,皇帝不得不忌憚。
“好,真是朕的好皇兒,來人,傳朕旨意,封九皇子為三軍主帥,令其手持軍令,快馬加鞭前往邊關坐鎮,凡九皇子之部署,將士不得不從。”
也不知是擔心池鴻淵反悔,還是真掛心著邊關的戰況,皇帝的禦令傳到翰林院,不出半個時辰聖旨就擬好,下達到冷宮。
半個時辰前,池鴻淵在禦書房內,聽皇帝訓導,他前往邊關要如何沉著冷靜應對。
池鴻淵乖順地點頭,輕易不開口,但凡開口說話,都是簡明扼要地掐住問題要點。
皇帝對這個兒子愈發滿意,說完邊關的事,皇帝才想起還在冷宮的容玉兒。
“你母妃這些年在冷宮將你拉扯大很是不易,是真疏忽了你們,才讓你們吃了這麼多苦,你前去邊關,朕會著人將容氏從冷宮遷出來,另作安置。”
說罷高座上的帝王深深歎了口氣,似乎既無奈又憐惜母子這些年受的罪。
容氏被廢已經有多年,一下要將人遷出來,安置在何處一下成了一個難題。
皇帝的目光落在兒子與自己年輕時有幾分相似的身形上,眼神柔和了許多,沒想到幾位皇子裏,反而是自己忽視的這個有些才幹。
“淵兒,你覺得將你母妃安置在哪更為妥帖?亦或者,你想朕將容氏安置在哪?”
皇帝話甫一落地,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大臣就更加如坐針氈,陛下是在試探池鴻淵。
在冷宮這麼多年,池鴻淵要是還品不出皇帝的虛偽麵孔,這些年的苦他算是白吃了。
皇帝有心安撫池鴻淵母子,但眼下廢後的身份委實有些尷尬,如今皇帝已有皇後,後宮也有一位貴妃,這兩個位置,自是都沒有容玉兒的份。
“兒臣能得父皇的重視,已經倍感感激,不敢再有要求,將母妃從冷宮接出來,隻需一清淨的宮室安置,在兒臣鎮守邊關時著人悉心照料母妃,兒臣就心滿意足。”
池鴻淵將自己的態度放得很低,甚至就連名位都沒有求,分寸拿捏得當,不讓人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