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名將良相(1 / 3)

出了洛陽,高勇就直接北上冀州廣平郡,因為那裏有一位三國時期很有名很有才華卻得不到重用的謀士——沮授。說起沮授其人實在是讓人慨歎,如果袁紹能夠聽其言,用其計,那麼也許官渡之戰就會是另一個結局了,隻是可惜了這份才華,明珠暗投,居然便宜了那個誌大才疏的袁本初,這次無論如何都要把他弄來,即便是綁架也成,高勇打定了主意,加速奔向廣平。五日後,人困馬乏的高勇並六名家丁總算在城門關閉前一刻進了廣平郡治所曲梁城。

此城規模與陽樂相仿,隻不過可能是由於人多地關係,城內顯得雜亂無章。找了一間客棧落好腳又吃了些飯後,高勇與家丁四處打探,城內找完再到城外附近的村落尋找,決不放過任何的線索。然而奇怪的是這裏沒有任何關於沮授這個人的信息,好像這個人根本就沒有存在過。無奈,高勇就隻好先住下來,每天都讓家丁到城外的村莊去打探,甚至稍遠一點村鎮,結果還是一無所獲。“真是見鬼了,我記得史書上明明就寫著沮授住在廣平的嗎!看來史書也有不準的時候。”高勇心道。

幾天苦尋不到,於是高勇一行就隻好向下一個目標钜鹿前進了,那裏還有一個田豐。田豐此人直言而剛毅,雖然在謀略上不是很強,但是敢於說出真話,指出別人的缺點,很有一點魏征的味道,不過卻少了魏征的圓潤,難免得罪人,最終還是死於自己的口中。又是幾日的奔波勞累,不過這一次還好,高勇一進城就打聽到了田豐的住處,更讓高勇沒有想到的就是田豐在這個钜鹿居然相當的有威望,許多人聽到田豐的名字都露出了崇敬的神情。弄得高勇剛踏進城門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登門拜訪。

經過路人地指點,在城內轉了幾個彎後高勇便站在田豐府門前了。恭敬地遞上了名帖,心裏麵則在暗暗祈禱:“希望我能夠收得田豐!老天爺幫幫我吧。”

“哪位是高勇?請隨我進來!”一個仆人叫道,說完轉身就走向院內,高勇三步並兩步急忙跟上,七拐八扭還沒有來的急欣賞院內的景色就進了寬大的客廳,隻見一個中年男子坐於客廳正座,一身青袍,雙目炯炯有神,國字臉,刀削般的麵容顯得格外堅毅。仆人將高勇領進屋就對那個人說道:“老爺,人已經帶到。”

高勇見狀立刻躬身行禮說道:“晚輩高勇,見過田先生。”田豐微微欠身伸手示意高勇起身。“不用客氣,坐!”同時田豐用眼打量著高勇,說道:“你就是玄菟郡新任太守,後生可畏啊!這麼年輕就成了一郡之長。嗬嗬!”言語中分明帶著幾分譏諷。高勇忍氣不發,反而自嘲道:“用一造紙之術換得一個郡守,晚生慚愧的很。但晚輩素來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激勵己心,故此,才妄選玄菟這一邊郡,就是想保境安民,抗敵禦外。所以,高勇不才,想請先生出山以助晚輩。”

“嗬嗬,年紀輕輕就如此輕狂。我問問你又怎麼先天下之憂而憂啊?”田豐不再譏諷,反而十分認真地問道。

“農業為基礎,商業為骨幹,發展多種經營,讓治下百姓豐衣足食;而後革新吏治,實行民選製以杜絕官吏腐敗;最後就是要整飭軍備,讓我華夏軍旅成為真正的無敵之師!”高勇十分有條理的說道。

田豐大奇,顯然被這新穎的設想所吸引,急切地問道:“可否講的詳細一些?”

“首先就是要於民休養。我大漢子民的生活太苦了,在我的家鄉玄菟郡許多農戶辛苦一年的所得除了應付各種苛捐雜稅之外就所剩無幾,連勉強糊口都難。一旦遇到災年就不得不易子而食。發展農業可以足食,發展商業可以豐衣,隻有兩者並重才能讓百姓真正的富足。

其次就是革新吏治,利用民選官員狠狠的治理貪汙腐敗。隻要官吏有百姓選出而不是上級任命,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百姓的監督作用,其選出的官吏隻要有不法行為就會被立刻革職查辦。

最後就是要修兵戈,訓練新軍,改進裝備,提高軍隊戰鬥力,讓世人都知道:犯我中華天威者,雖遠必誅!”

“犯我中華天威者,雖遠必誅!真是後生可畏啊,元浩兄,怎麼樣我說得沒有錯吧。”這時一個身高七尺,麵容俊偉的中年男子由門外走進了客廳。“沒錯沒錯,元華兄,我是服了你了!來高老弟,這位就是你找了幾天的沮授沮元華啊!”說著伸手指向那個由門外進來的人。

高勇被這一幕弄得丈二和尚莫不著頭,不過不管如何,高勇馬上離座,上前行禮,“沮先生,您讓晚輩找的好辛苦啊!”高勇說著,眼淚已在眼眶上打轉。(ps:絕對是演技派)“嗬嗬,旭東你莫錯怪了元華。當你趕往洛陽時,元華就曾派人到薊縣去了解你的情況去了,知道了你發明了造紙術,印刷術,並將各種經典書目刊印賣出,雖是通過經商之道,卻也見你的良苦用心啊!而且聽聞荀彧也輔佐於你,更增加了對你的好奇,我們隻知道你來自玄菟,其他的卻是一無所知,後來荀彧寫了封信,上麵隻有幾句詩:青天白日碧長空,風起雲湧誕英雄。策馬揚鞭驅敵寇,重整河山入新輪。太平盛世風雨順,國泰民安百業興。但有一腔熱血鑄,威揚中華萬古魂!”

“沒有錯,就是這幾句詩,讓我覺得應該好好的了解你。”沮授說道。

“兩位先生太抬舉晚輩了,晚輩隻是想盡力完成自己的理想。內,使民富國強,百姓安居樂業再無戰亂之苦;外,開疆擴土,使異族盡皆臣服並且融入我華夏文明。”高勇答道。

沮授雙目一亮,“嗬嗬,真是美好的理想。那我要問問了,這吏治腐敗如何解決?這民富國強如何達成?”

“首先是依法治國,如強秦商鞅之法,但又不同。商鞅之法過於嚴苛,雖利於國家管理,卻僅限於短時期使用,久之則徒害苦其民。故此——法應不寬不嚴,其製訂需要經過一定的程序並且允許被修改,並且任何人包括皇帝都要受到其約束,換句話說也就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其次立法、執法、行政應當要互相獨立互不統屬。立法機構沒有執法行政權;執法機構職能監督、審判卻無行政立法權;行政機構隻有行政管理權卻要受到執法機構得監督約束。而皇帝則是由人民選出來的,如果這個皇帝不為他的子民著想,人民就可以將他廢除,換上另一個愛護子民的皇帝。此外還要有一個由人民選出來的代表組成的部門,這個部門則專門負則監督皇帝是否合格,官吏是否合格,並擁有將其治罪的權利。如此則可民安,吏清。而後則國家富強。為了製約皇帝濫用軍隊,還要有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軍隊的訓練、調動、作戰。軍隊被訓練為隻忠於國家,而不是忠於皇帝或則將領。如此才可以威震四夷,讓華夏天威遠揚!”高勇抑揚頓挫的講完這些話,餘音還在屋內回響。

沮授、田豐眉頭緊鎖,顯然還是不太能夠理解。畢竟高勇所說的東西都是經過兩千年的發展人類經過不斷的實驗改進而總結出來的,不是他們這些被皇權思想洗過腦的人所能理解的。

許久,田豐開口道:“這或許是個好製度,但是我還是覺得王化之治更好。皇帝乃是百姓之首,天下萬民皆是皇帝的臣民,隻有這樣才能夠上下齊心,國家才不會變得混亂,才是真正的治世之道。”

“這個田豐怎麼還想著忠於皇帝啊!沒治了!”高勇心想,卻沒有開口,轉而望向沮授。沮授緩緩抬起了頭,看著高勇,深邃的目光豁然開朗,“吾願一試!”聽到這四個字,高勇心中一蕩,一種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因為這四個字表明了沮授已然決定追隨高勇。

“既然如此,我們就來個約定,元華、旭東你們去實現你們的哪個理想!而我來完成我的誌向!看看將來誰能讓百姓更幸福!”

“好!”三個人在碧天紅日下立下了一個關乎中華未來的賭注,而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當天,高勇就住在了田豐的府內。夜裏由田豐做東邀請高勇和沮授喝酒。酒席上,高勇就將自己在洛陽的見聞和一路南來的經曆講訴一遍。特別在提到太平道教的時候,高勇向田豐問道:“田先生,這太平道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教派?他們借著傳道為名廣收信徒,據我所知在長江以北的各州都有他們的道眾。”田豐喝了杯酒,有些沉重的說道:“我也在擔心這個太平道教,正如旭東所說,他們借著傳道為名廣收信徒,其中有以貧苦百姓居多,恐怕有朝一日,張角振臂一呼,就要天下大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