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流光詩會,心潮澎湃(1 / 2)

清晨的橫渠書院仿佛也感受到了那份節日般的氛圍。今日是書院一年一度的詩會,所有的學子、老師,乃至附近的文人墨客都將彙聚一堂,以詩歌為媒,品味人生百態。

李凡和狄仁傑早早地起了床,前去後園選摘了幾枝最嬌豔的花兒作為詩會的裝飾。書院的講堂早已布置得如詩如畫,各色花卉簇擁其中,仿佛是在渲染一種美妙的意境。

“凡兄,你準備好了嗎?”狄仁傑微笑著問道。

“嗯,心裏有些緊張,但也很期待。”李凡回應。

午後,詩會正式開始。來自各地的文人墨客們穿著華美的服飾,舉杯微笑,相互交談。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一種出塵脫俗的氣質,仿佛詩歌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狄仁傑首先走上前去,他清喉咳呼一聲,然後婉轉地吟詠了一首詩: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茲遊四海皆兄弟,何時夕照落孤舟?

```

全場一片讚歎聲,狄仁傑的詩不僅富有深意,而且還很符合當下的氛圍,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接著,輪到李凡上台。他走到台前,深吸了一口氣,然後開始吟詠:

```

遙望天涯,何處是歸途?

漫遊八方,最難忘者猶是故鄉。

花落花開,世事如夢;

唯有詩和遠方,令人心馳神往。

```

全場頓時安靜了下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李凡身上。他的詩雖然沒有華麗的修辭,但那種簡單而真摯的情感卻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在場的人。

狄仁傑站在一旁,心裏也為李凡感到自豪。他覺得,這首詩完全展現了李凡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也正是他一直想要找尋的那個‘東西’。

詩會的高潮是對詩環節,即由一位文人拋出一首詩,接下來的文人則需立即對之。這是對文人才情的最大考驗,需要即興而作,既要與前詩呼應,又要自成一格,體現個人風格。

第一位是白袍文士楊洋。他站起身,目光掃過眾人,然後吟道:

```

秋風起兮白雲飛,

寂寞高樓閉紫微。

望斷天涯路,

何處是歸期?

```

坐在他旁邊的趙明接了下去,他穿著深色的長袍,顯得格外莊重。他沉思了片刻,接著說:

```

春水流兮綠梢長,

古木陰中喚舊鄉。

夢回何處是青天,

筆舞翻飛畫中香。

```

緊接著,一個身材瘦小,眼神銳利的中年男子——劉清步前,聲音中帶著些許沙啞:

```

冬雪覆兮寒梅傲,

獨立寒風待春潮。

千裏共長天一色,

江山漫畫數樓高。

```

剛剛走下的趙明隨即笑道:“劉兄真是高才,每次都令人驚歎!”劉清則隻是淡淡一笑,沒有多言。

緊接著,是蘇婉,書院中少數的女詩人,但才情不下於男子。她纖細的手輕輕撚著衣角,婉聲道:

```

夏蟬鳴兮熱風來,

竹影搖曳綠池台。

心隨白雲飄四海,

何事牽掛在人間?

```

詩會的氛圍越來越熱烈。在一輪對詩之後,場中的文士都感到心潮澎湃,一時間充滿了對詩歌、對藝術的熱愛和敬意。飲酒之間,有人提議進行第二輪的對詩,這次要求更高——必須使用對方詩中的一個字或詞,作為新詩的主題或起首。

首先站起的是劉清,他環顧四周,似乎在尋找靈感。終於,他的目光停留在了李凡的臉上,從他之前的詩中選取了“時光”兩字,吟道:

```

時光易老天地寬,白發漁樵江渚間。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看。

```

劉清的詩作讀完後,蘇婉站起,她選擇了劉清詩中的“孤帆”,連貫地吟詠:

```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不覺碧山暮望盡,斷腸江水喚秋風。

```

場中氣氛更加熱烈,接著蘇婉的詩作,楊洋站起,從蘇婉的詩中選取“斷腸”兩字,蕭然吟詠:

```

斷腸人在天涯,獨坐暮山哀。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趙明聽了,情不自禁地接了下去。他從楊洋詩中的“煙波”兩字吟詠:

```

煙波江上行舟客,一片孤雲常自由。

桃花盡日隨流水,洲渚臨風又酒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