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西周初年,成王姬誦年少即位,由其四叔周公旦攝理政事,仗著周公忠心輔政,平定管、蔡、武庚等叛亂,隨後封邦建國,製定禮樂和典章製度,政權逐漸鞏固。成王親政以後,乃是一位守成令主,繼承文王、武王的基業,任用周公、召公等一班賢臣,實是上下親和,國泰民安,海晏河清,四夷賓服。這天朝罷,那成王來到**,向母後邑薑請安,到得殿前,看見幾名侍女,帶引著一個五歲小孩在那裏玩耍,見成王到來,齊齊跪伏在地,口稱萬歲,獨那小孩不懂王家禮數,仍然手持一片桐葉,笑望著眾人。原來這小孩是武王的少子,成王的幼弟,因出生時左手掌心有紋路很像古文的“虞”字,於是取名為叔虞,字子於。成王見他總角之年,一派童真,很是可愛,不覺動了孝友之心,彎下腰來把叔虞拉到膝前,親切地問他:“子於在這兒幹什麼呢?”叔虞素來與長兄很親熱,倚在成王膝下,用好聽的童音回答說:“我在這兒撿桐葉玩。”成王接過叔虞手中的桐葉,隨手撕成圭的形狀,一本正經地對叔虞說:“姬叔虞聽封,兄王將唐地封給你為侯。”原來,因為唐侯助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叛亂,被周公剿滅,目下國無君主,成王正準備挑選宗室中有能力的人封為唐國國君,而當時陝西一帶唐、桐同音,所以成王這樣說。誰知一旁隨行的史官叫佚的人,操起筆來恭敬地問道:“請問大王何時冊立小主公?”成王說道:“適才不過和我的小弟開個玩笑罷了,哪裏就認真起來。”佚回答說:“天子無戲言。有言則史官就會記下來,奏樂來歌詠它,並且要舉行一定的典禮實施它。”成王聞言,也改換成嚴肅的麵容說:“既如此,待我和叔父商量一下,挑個日子冊封吧。”
那成王攜了兄弟的手,二人同到**,拜見母親邑薑。這邑薑乃是齊太公薑尚的幼女,嫁給武王,女以父貴,所以立為王後,夫婦和睦,琴瑟和鳴,止生得成王兄弟二人,一個是國君的繼承人,一個是懷裏的小兒子,二人都得到父母的寵愛。不想武王壽命不長,滅商即位後僅六年就撇下江山社稷和群臣,歸天而去,那年成王才十三歲,而叔虞尚在繈褓之中,群臣擁戴成王繼位。那邑薑一心撫育幼子,倒也不覺宮中寂寥。見二子攜手來到,心中非常高興,問道:“你們倆是怎麼走到一起的?”成王遂將剛才的事情向母親稟明,並說自己願意踐諾前言,冊封子於到唐地去做國君。邑薑聽罷很是高興,說道:“我兒能這麼看承子於,兄弟相睦,我心甚慰。隻是子於年幼,以後還得你早晚看覷一二,你父王九泉有知,也會感到欣慰的。”言罷不覺流下淚來。成王見母親傷心,趕忙拜伏於地,哽咽說道:“母親不要多慮,孩兒敢不遵母後教誨。”當下無話。
第二天早朝罷,成王把叔父周公單獨留下,告以冊封叔虞為唐侯之意,周公聽罷說道:“此議甚好。先王封建諸侯作為屏藩,東、南兩麵都有王室宗親封為侯國,唯北藩地近戎狄,唐國新附,一時尚未覓得新君。子於之封,一可落實天子之言,二可體現兄弟之誼,三可鞏固社稷之藩,還有什麼好商量的?然而冊封乃是一件隆重的大事,不可輕慢,讓為臣好好考慮安排一下。”當下計議停當,周公自去具體安排籌劃。
過了些日子,周公奏道:“封唐一事,臣已籌劃得差不多了,隻是唐國宮室殘破,須先派司空前往修葺,然後築壇挑個好日子再冊封。”成王一一準奏。
不覺已是次年春暖時節,司空來奏,說是封唐一事諸般準備齊全,請定個日子來施行,成王就命史筮卜日期,史筮卜得庚寅日為佳期。又得到卜詞說:“尹正諸夏,再造王國。”成王請仔細解釋其意,史筮俯伏在地拜曰:“恭喜我王,賀喜我王,此卜非常吉利,是說唐國日後有扶助諸侯,匡複王室之功。”成王聞言也很高興。
到了庚寅日那一天,成王聚集百官,在鎬京社壇舉行冊封大典,成王祭拜天地並文武先王,告以封唐之事,然後親授叔虞玉圭,說道:“朕體察上天之意,繼承文武之德,茲封姬叔虞為唐侯,啟以夏政,疆以戎索,你要努力治理好國家。”這是成王或者說西周中央政權為叔虞和唐國製定的施政綱領,意思為唐國是夏民與戎狄雜居,允許他們采取比較靈活的統治方法,因地製宜,根據不同情況,以華夏之政去教導夏民,而以戎狄之法去治理戎人,可以在一定時期內,暫時不實行周朝的井田製,這就給了叔虞及其後的晉國統治者以較大的自主權,能夠因地製宜,兼容並蓄。叔虞俯伏在地,再拜受命。又授“唐”字彩繡大纛一麵,以及飾金大輅(音路,車)、密須之鼓、闕鞏之甲、沽洗之鍾等名貴器物,大多數是周公東征的戰利品,又授冪蔡方鼎一尊,作為鎮國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