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禮遇晉重耳 秦穆公兵定新國君(1 / 3)

且說重耳一行,望宋國行來,將到宋都睢陽(今河南商丘市),狐偃先入城見宋司馬公孫固,公孫固稟報宋襄公說:“晉國公子重耳賢明向善,自幼把趙衰當作老師,把狐偃和胥臣當作父兄,這三個人和其他跟從者都是晉國豪傑,卻都甘心為重耳所驅使,該君臣必定能成大事,我們應當好好招待。”那宋襄公剛敗給楚國,正想著招賢複仇,平素裏也聽說重耳有賢名,聽了公孫固的稟報,不勝之喜,怎奈腿傷未愈,難以麵見,就命公孫固出郊相迎,安頓於館驛,款待以國君才能享用的七牢。公孫固悄悄向狐偃打聽齊桓公招待他們的情況,狐偃詳細講了在齊國的事,公孫固回複襄公,襄公命同樣以車馬二十乘相贈,重耳等再拜接受。在宋國住了幾天,天天好吃好喝招待,狐偃見宋襄公的腿傷一時難以痊愈,私下和公孫固商議幫助歸國之事,公孫固說:“如果公子害怕旅途勞苦,敝國雖小,盡可歇腳,至於歸國大事,敝國新遭敗績,恐怕暫時還沒有這個能力,不如去別的大國,方不誤公子大事。”狐偃說:“先生所言極是。”歸報公子,重耳說:“司馬說的是實話,不是在搪塞我們。”於是決意起程,宋襄公知道挽留無益,就贈送了很多金帛資糧衣履等物,眾人都很歡喜。

重耳等將到鄭國,鄭文公對群臣說:“重耳叛父外逃,是個不肖之人,不如不見。”上卿叔詹諫道:“晉鄭是兄弟之國,我們的先君武公曾經和晉文侯戮力同心,共扶周室,輔佐平王東遷,盟誓要世代扶持。重耳,父母同姓所生而身體健康,乃是天佑之人,我們怎麼能夠違背先君的遺命而慢待他呢?”鄭文公說:“重耳今年已屆六旬,有什麼能為,值得我們禮遇他呢?”叔詹說:“種黍得黍,種稷得稷,君上如果不想禮遇他,那就不如殺了他,又何必今天種怨將來得怨呢?”鄭文公笑道:“大夫的話,說得太懸乎了吧,我不禮遇他,他有什麼好怨的?即使有怨,豈能報複於我?”於是傳令門官,閉門不納。重耳見鄭國不納,心下很不高興,且喜資糧無缺,就驅車而過,徑奔楚國而來。

來到郢都,楚成王隆重款待,用在位國君的禮儀來接待他,設九獻,列鼎近百,重耳謙讓不敢當,此時趙衰侍宴,對重耳說:“公子在外流亡十餘年,所過各國,待我厚薄有別,現在楚王以國君的禮儀待我,這是老天在導引公子入晉為君,公子不要推辭。”重耳這才就座,整個宴席,賓主相談甚歡,禮儀恭敬、周全。酒喝到酣處,成王笑著對重耳說:“公子如果有一天回到晉國,準備怎麼報答不榖(不善,諸侯的謙稱,意同寡人)?”重耳回答說:“子女玉帛,上國不缺,羽旄齒革,這些都產自上國,重耳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報答君王。”楚王又笑著說:“話雖這麼說,但我還是想知道公子怎麼報答不榖。”重耳隻得說道:“如果借君王之靈,重耳能夠回到晉國,將努力維護兩國的友好關係,萬一不幸晉楚兵戎相見,我要退避君王三舍(軍行三十裏為一舍)。如果貴軍仍不肯放過晉軍,才敢與貴軍周旋。”

當天宴畢,楚大夫成得臣(字子玉)憤怒地對成王說道:“大王如此接待晉公子,而他卻出言不遜,將來肯定會為患楚國,不如殺了他。”成王說:“重耳誌向遠大而態度謙遜,身處困境而不事諂媚,他說的是實話呀,不這麼說又能怎麼說。”成得臣又說道:“即使不殺重耳,也要扣留下狐偃、趙衰這些人,不能讓他們為虎添翼。”成王說:“留下不為我用,反而會結怨。我現在正要結交晉公子,如果以怨易德,那我們以前所做的一切不都白做了嗎?”成王不聽成得臣的勸諫,反而待重耳越好了,重耳一行,在楚一住就是數月。

話分兩頭,再說晉國太子圉在秦為質,穆公為了拴住他的心,就把一名宗室之女嫁給他,因為子圉後為晉懷公,後人稱為懷贏,在秦國不覺過了七年,這一天聽說父親惠公病重,就和妻子商量說:“君父病重,我的好幾個弟弟都在國內,隻有我一個人在外,萬一君父不起,諸大夫改立他人為國君,我豈不是要終身客死在秦國嗎?不如逃歸國內,侍奉於君父身邊,這樣可以消除國人改立他人之心。”懷贏回答說:“你是晉國的太子,是晉國的儲君,本應該在國內主持宗廟,侍君膳食,可是卻在秦國為質,現在君父病重,你想回去,這是合情合理的事,我同意。”太子圉說:“我要是不回去,晉國就不是我的了,如果逃回去,又割舍不得夫妻之情,你和我一塊回去怎樣?”懷贏流淚說道:“寡君讓妾侍奉太子箕帚,不過是想讓太子安心呆在秦國。我要是跟隨太子回晉,就是背棄君命,妾不敢從,但不會阻攔太子,也不會泄露太子的行蹤,你隻管回去就是。”太子圉見懷贏說得有理,不便強求,於是和妻子灑淚而別,連夜逃歸晉國。

惠公見子圉歸來,大喜道:“我兒歸國就太子之位,這是國家的幸事啊。”月餘,惠公病情更加嚴重,自知不會再好了,就招呂省、卻芮讓他倆輔佐子圉,囑咐說:“他人不足為慮,隻是須謹防重耳。”說罷而薨,太子圉主喪即位,這就是晉懷公,時前637年九月。懷公牢記父親惠公臨終之言,於是限期令國內跟從重耳在外流亡的人回國:“三個月內如期回國者,既往不咎,仍複舊職。如果過期不歸,將奪去爵位,錄入死簿。父子兄弟不召的,連坐不赦。”懷公知道狐突的兩個兒子早就跟隨重耳,並且都有將相之才,就派人召來狐突,讓他寫信叫回自己的兒子。狐突說:“臣的兩個兒子跟隨重耳有些年頭了,現在如果叫他們回來,這是教他們背反原主啊,即便回國,也是背主之臣,有什麼資格為君效力呢?”懷公怒道:“能召回他倆來,免你一死,如不寫信,定斬不饒。”狐突並不理會,從容回答說:“濫施刑罰以求一逞,國人誰能無罪,臣聽命就是。”懷公大怒,命斬狐突於市曹,狐突是晉國老臣,皓首受刑。眾臣見懷公即位伊始,不曾施惠於一人,做的第一件事是先斬老臣,心中都懷不平,紛紛議論說:“君上不修德政而靠殺人來立威,怎麼能維持下去呢?”多有稱疾不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