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殽山孟明視喪師 陷狄陣先元帥免胄(1 / 3)

文公離世,太子驩主喪即位,是為襄公,十二月初十日,襄公扶著文公的靈柩離了絳都,來到曲沃,準備在那裏安葬文公,諸大臣均喪服相隨。正在停靈守喪期間,忽有探馬來報,言秦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率兵車二百乘,甲士三千人,東出我境殽山伐鄭。襄公忙召群臣計議,這時先軫已派人打聽的確,於是上前奏道:“臣已探明,秦穆公不聽老臣蹇叔和百裏奚的勸諫,勞師襲遠,準備和留在鄭國戍守的杞子、逢孫、楊孫裏應外合,奪取鄭國。我們應當馬上出擊,不可放過這個機會。”欒枝提出反對意見說:“秦穆公對我先君的幫助很大,現在我們還沒有報答人家的恩惠,卻要先攻打人家的軍隊,這恐怕不合先君之意吧?”先軫反駁說:“我們這樣做,正是為了繼承先君的遺誌啊。先君新喪,各國紛紛前來吊唁,秦國不僅不吊唁,反而不打招呼,兵越我境,伐我同姓同盟之國。且圍鄭之役,秦秘密撤兵,背盟而去,先君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秦國人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無禮得很,我們又何必拘泥於他的那點恩惠呢?”欒枝又說:“秦國打的是鄭國,不是我國,我們從側翼攻擊人家,是不是有點過分?”先軫應道:“秦國乘我國喪期間用兵,這是明欺我們不能庇護鄭國,如果不出兵,豈不是遂了他的心願,也有悖踐土盟誓。一日縱敵,數世為患呀。”這時趙衰也說道:“出兵是可以的,隻是先君尚未下葬,此時興兵,怕是有違居喪之禮。”先軫又說道:“掃除強敵,以安社稷,還有什麼能比這個孝更大的?先君有靈,也不會怪罪我們的。諸君如果有顧慮,那我就一個人帶兵去好了。”胥臣等人都讚同先軫的意見,說道:“願與元帥同往。”襄公見諸臣意見不統一,就讓太卜占卜,太卜占得卜詞為:“有鼠西來,越我垣牆。我有巨梃,一擊三傷。”奏於襄公道:“此卜大吉,出兵必獲全勝。”襄公遂決意出兵。

襄公把自己的白色喪服染成黑色,登壇發布命令,拜先軫為兵馬大元帥,梁弘為禦戎,萊駒為車右,興兵攻打秦軍,此時已是前627年四月。又以薑戎兵擅長山地作戰,於是知會薑戎(在今垣曲縣一帶),一同出兵助戰。先軫命狐射姑去殽山以西埋伏,砍伐樹木,塞斷秦軍歸途,並阻敵國內援軍。又命先且居率軍埋伏於殽山以東,待秦兵過盡,即斷其退路,引兵追殺。自引大軍,同趙衰、欒枝、胥臣、陽處父等一班宿將,保定襄公,離殽山二十裏紮下大寨。

再說秦軍千裏襲鄭,無法做到密不透風,行至半路,已被鄭人偵知,孟明視對西乞術、白乙丙說道:“我軍此次遠征,全仗出其不意,突然襲擊,現在鄭國已經有了準備,我軍攻城既難,又無後繼之兵,頓兵於堅城之下,難收尺寸之功,不如回師。”西乞術心存疑慮,說道:“二位老大夫本來就不同意出師,是主公一力主張襲鄭,若無功而返,我等怎麼回複主公呢?”孟明視說道:“此地離滑國不遠,國小兵少,他們肯定沒有防備,不如襲破滑國,得些俘獲,回去對主公也算有個交待,以免師出無功。”二人一齊讚同,當夜秦軍一舉襲破滑國都城費,滑君奔逃,秦軍將城內子女玉帛擄掠一空,滅了滑國,滿載西歸。四月十三日,行至殽山險峻之處,見道路隻有三尺多寬,僅容一車通過,一邊是危岩峻石,一邊是萬丈深淵,孟明視告誡二將道:“殽山地勢險要,家父臨行時曾反複叮嚀,須防晉軍偷襲。”於是令西乞術在前,白乙丙在後,自己居中,逶迤向前進發。

西乞術前軍看看將出殽山,心下稍安,催趲眾軍速往前行,不料行至山口,軍士報前路被樹木雜石塞斷,西乞術忙命眾軍搬石移木,開通道路。誰知一聲梆子響,箭如飛蝗般從兩邊射來,路窄人稠,秦軍無處躲藏,登時折軍大半。又聽一聲炮響,無數晉軍從山上衝殺下來,秦軍人車擠塞,無法展開戰鬥,方欲撤軍至寬展處,已被晉軍分割包圍為三段,草叢中撓鉤伸出,專鉤馬腿。軍士無法迎戰,隻得分頭亂竄,有爬山越溪的,都被晉軍俘獲。孟明視三將,不能互相照應,各自率殘部死戰。孟明視手下有裨將褒蠻子,驍勇異常,大聲叫道:“元帥勿驚,待末將殺開一條血路,保元帥西歸。”舞動鐵戟,來戰晉軍,當者無不披靡,晉軍車右萊駒舉戟來迎,兩戟相交,隻聽“噹”的一聲,萊駒手中戟早被磕飛,褒蠻子挺戟來刺萊駒,萊駒繞陣而逃,褒蠻子不知內中個細,連人帶車跌入陷坑之中,晉軍撓鉤齊舉,將褒蠻子拖出,縛作一團。

先軫派人傳喻道:“秦軍聽了,我家元帥有令,降者免死。”秦軍盡皆委棄兵仗器械投降,三將製止不住,軍士漸漸散盡,孟明視雖勇,到此也無計可施,隻得坐以待縛,西乞術、白乙丙亦分別被晉軍俘獲,押至大寨。三人相見,孟明視戚然言道:“本帥料敵不周,致軍敗師喪,累二將軍身陷敵營,其罪難恕。”二將一齊開言道:“晉人詭謀襲我,非戰之罪也,元帥不必過責。”

先軫命軍士打掃戰場,將俘獲的秦軍以及兵器車仗並滑國的子女玉帛財寶,盡數解到大寨,獻於襄公營前,襄公穿著黑色喪服受俘,軍士歡聲雷動。襄公聽說褒蠻子頗有勇力,恐怕留著生變,於是吩咐萊駒:“你昨天輸給他,今天就命你將他斬首泄憤。”萊駒領命,手握大刀來斬褒蠻子,誰知褒蠻子見萊駒來斬他,大怒道:“你是我手下敗將,你敢怎麼樣?”萊駒心怯,手中大刀不覺墜地,生死關頭,那褒蠻子發起一股蠻力,竟掙脫捆綁,來搶那柄大刀。正在這危急之際,一旁裨將狼瞫(音審)眼疾手快,早已搶刀在手,將褒蠻子一刀砍翻,又一刀將頭割下,獻於襄公麵前。襄公大喜,就命狼瞫取代萊駒為車右,狼瞫謝恩而退,卻沒有到元帥先軫處拜謝,先軫心下頗感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