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賜之役狼瞫殉國 夏日之陽趙盾行權(1 / 3)

再說許、蔡兩國,國小兵微,城濮戰後,不得已依附晉國,二國常畏楚國逼近,恐其討罪,晉文公離世後,複又歸附楚國,襄公大怒道:“二國乘我國喪,竟敢背盟附楚,不可不討。”遂拜陽處父為大將,率軍來伐許蔡。楚成王命鬥勃同成大心來救,兩軍相遇於泜(音誌,今河南葉縣東北)水,隔河安下營寨,金柝之聲相聞,都不敢輕易出戰。相持兩月有餘,時近年終,天寒地凍,晉軍糧食將盡,陽處父有心退兵,既恐楚軍乘勢追殺,又怕落一個避楚之名,於是就派使者來到楚軍,對鬥勃說道:“你我既率軍來此,就不應當避戰,將軍如果真的想戰,就請渡河列陣,我軍退後一舍之地,擺開戰場。如將軍不願過河,就請退後一舍之地,讓我軍渡河請戰。像現在這樣不戰不退,勞師靡餉,有什麼意思?”鬥勃怒道:“難道我不敢渡河嗎?”就準備渡河索戰。成大心急忙勸阻道:“不可。晉軍無信,他說退一舍之地,這是在騙我們呀,如果晉軍乘我軍渡河一半而發動進攻,我軍必敗。不如我們暫退,讓晉軍渡河,背水列陣,我不難勝也。”鬥勃醒悟,於是決定退兵三十裏,讓晉軍渡河。使者回報陽處父,陽處父對眾將宣言道:“楚軍害怕我軍,已經逃跑了,我們也沒有必要再呆在這裏了,不如回軍。”於是班師回國,楚軍退兵等了兩天,不見晉軍渡河,後探得晉軍已經班師,也就撤軍回國去了,誰知太子商臣在成王麵前進讒言道:“鬥勃受了晉人的賄賂而退兵,這是我們楚國的奇恥大辱呀。”成王一時不明,竟然殺掉了鬥勃。

襄公二年,諸侯多來朝晉,賀襄公即位。衛成公複位以後,一直記恨晉文公曾經監押過自己,不僅沒有來朝見,反而派上卿孔達率軍攻打鄭國,占領了綿、訾、匡三城(均在今河南長垣一帶),襄公大怒道:“衛人無禮,先君念其同姓,赦其不敬之罪,不思悔改,今又背棄踐土之盟,伐我與國,豈能不討?”遂以先且居為帥,起兵攻打衛國,兵至溫,先且居進言說:“衛人不講禮儀,我們不能像他們那樣,此地離成周不遠,請我君前去朝見周天子,以示尊王,臣等率軍伐衛。”襄公認為先且居說得很有道理,於是命胥臣等協助他去進攻衛國,命陽處父等保駕,自己去朝覲周襄王。

五月初一日,晉軍包圍了衛地戚(今河南濮陽市北),六月初八日破城,俘獲了衛將孫昭子。衛成公想要反攻,奪回戚地,派人征求陳國的意見,陳共公說道:“貴國隻管去攻打晉軍,事情鬧大了我去講和。”衛國亞卿寧俞勸道:“我們怎麼能指望陳國來為我們出謀劃策呢?這件事靠不住啊。”衛君不聽,派孔達率師來攻晉軍,衛軍哪裏是晉軍的對手,在戚地被打得大敗,先且居乘勝向衛都楚丘進發。衛成公大驚,急忙請求陳共公斡旋,陳共公以協調為名,率兵馳入衛軍,出其不意地抓捕了孔達,把他送到晉軍請和。先且居對陳共公說道:“要我退兵不難,一是要退回所侵鄭國三城,二是要把戚地割給我國。”陳共公把這兩個條件給衛成公說了,衛君別無他法,隻好同意,先且居於是退回戚地,劃定疆界,設官理事,押了孔達,到溫地來見襄公。襄公說道:“孔達是衛國的良臣,兩國既已講和,沒有必要再拘捕他的大臣。”就把孔達放了,衛成公為此專程到絳都來拜謝襄公。

魯文公也沒有及時去朝晉,襄公派人來責問,魯文公隻好親到晉國去謝罪,襄公含怒不見,隻派大夫陽處父會見他,以此來羞辱文公。第二年,晉襄公為此事感覺過意不去,於是要求與魯國重新舉行盟會,魯文公再次赴晉。這一次,晉襄公熱情地接待了他,設國宴招待,席間,襄公賦詩《菁菁者莪》,表達了熱情歡迎遠方來客之意。侍宴的魯國大夫莊叔趕忙示意文公走下台階,對襄公拜謝道:“貴國賜敝國以饗宴大禮,這是我們莫大的快樂呀。”晉襄公也客氣地走下台階答禮,然後二君重新入席,魯文公賦詩《嘉樂》,稱頌襄公功德,兩國簽訂盟約,完成會盟。

這日,忽有邊報到來,言秦國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將,率兵車四百乘,欲侵我國。襄公道:“秦自殽山敗後,每欲複仇,今天來了。”遂拜先且居為帥,趙衰為副,以無地駕車,狐鞫居為車右,亦起兵車四百乘,迎戰秦軍。二月七日,兩軍相遇於秦地彭衙(在今陝西白水縣),各排成陣勢,狼瞫向先且居請戰道:“末將願先衝敵陣,元帥大兵後繼,秦軍不難破也。”先且居同意,狼瞫於是和鮮伯率領本部軍士百餘人直衝秦陣,皆不避鋒矢,以一當十,秦軍大亂,先且居乘勢揮軍掩殺,秦兵不能抵敵,大敗而歸。狼瞫所部百餘人也全部陣亡,先且居命尋得屍體,載歸朝中,奏於襄公道:“彭衙之勝,實是狼瞫功勞,非臣之力也。”趙衰請道:“狼瞫怒不作亂,而能死於國事,君子也,請以上大夫之禮厚葬之。”襄公準奏,命群臣皆去送葬,以嘉狼瞫之功,其好友鮮伯及所部陣亡百餘人,皆葬於其墓側。

彭衙一戰,孟明視等豪氣衝天,本想複殽山之仇,卻不料仍是大敗,晉人譏諷道:“這就是秦國人的拜賜之役嗎?不過如此。”孟明視也以為穆公一定會懲罰自己,誰知穆公一味引咎自責,並不怪罪,仍然任用他主持國政。孟明視有愧,越加勤於國事,輕徭薄賦,蓄力於民,又每日操練士卒,出家財撫恤陣亡將士,準備來年伐晉複仇。晉襄公聽說,於是說道:“與其等他來打我們,不如我們先去打他。”就派先且居率軍,糾合宋公子成、鄭公子歸生、陳轅選伐秦,深入秦境,取彭衙及附近的汪地(今陝西澄城縣西南)而還,說道:“我們這是報答秦國的拜賜之役呀。”孟明視見晉軍勢大,沒有發兵抵抗,朝野上下都認為他膽怯,隻有秦穆公仍然信任他,說道:“孟明視肯定能夠報晉國之仇,隻不過時機還沒有成熟罷了。”

前624年五月,孟明視整頓軍備,大閱三軍,請於穆公說:“士卒訓練已精,上下都有複仇之心,臣請出兵伐晉,此次如果不勝,臣誓不生還!”穆公也慷慨激昂地說道:“寡人當親自督師,必敗晉軍而還。”於是起兵車五百乘,擇日興師,兵由蒲津關(今陝西大荔縣東)而出,渡過黃河以後,秦穆公命全部燒掉渡河的船,眾臣不解,穆公說道:“此去如能戰勝,還怕沒有過河的船嗎?如果不幸再敗,寡人也不準備回去了。”三軍聞穆公之言,皆舉戈呼道:“願效死力!”——破釜沉舟,人們都以為是項羽所創,其實早在四百多年前,秦穆公就使用過了。穆公見兵氣可用,於是揮軍直取晉邑王官(今聞喜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