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得勝還朝,士燮仍是憂心忡忡,高興不起來,每天在家廟祝告,祈求讓自己早死,說道:“國君驕侈淫逸而又戰勝強敵,這是老天在加速他的滅亡呀,晉國不久將有大亂,願祖宗保佑我,讓我早死,別趕上這場災難,就是士氏之福了。”士燮的精神狀態每況愈下,終於在第二年六月九日離世。
鄢陵之戰,晉、楚交兵正酣,而魯成公則剛走到壞隤(魯地,今山東曲阜附近,隤音推),還沒有走出國境。原來,魯國大夫叔孫僑如與成公之母穆薑私通,他想借助太後的影響力剪除政敵季孫行父和仲孫蔑,占有他們的家財。在魯成公出兵之日,穆薑要求成公驅逐季孫行父和仲孫蔑以後再出發,成公推辭說:“晉國命令我們出兵參戰,此事不敢耽擱,等我打完仗回來再說吧。”穆薑見成公不聽,很是憤怒,指著成公的兩個弟弟公子偃和公子鉏(音除)說道:“你要是不聽我的,他們倆隨便哪一個都可以取代你為君。”成公聞言,不敢輕出,安排仲孫蔑留在曲阜加強守備,防護宮室,然後才出兵,行至壞隤,聞報晉國已經戰勝楚國,遂駐兵不前。
七月,晉厲公會合諸侯於沙隨(宋地,今河南寧陵縣北),商議伐鄭事宜,叔孫僑如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暗送厚禮於卻犨,卻犨相機對晉厲公說道:“鄢陵之戰,魯成公駐軍壞隤,觀望不前,是不想參戰,坐等戰爭結果。”晉厲公因此怨憤魯國,沒有與成公會見。
根據沙隨之會的決定,魯成公回國率軍參與諸侯伐鄭,臨行時,穆薑再次要求成公驅逐季孫行父和仲孫蔑以後再出兵,成公再次安排好曲阜的守備以後才出發。到達鄭國東部邊境的督揚時,諸侯軍已然集中於鄭國西部,魯軍不敢孤軍越過鄭國與諸侯軍會合,先鋒公孫嬰齊就派裨將叔孫豹去請求晉軍前來接應,自己在軍營準備好酒食,等待晉軍到來。在此期間,嬰齊一直都沒有吃飯,直到四天後,晉下軍佐荀罃率軍來到,嬰齊招待晉軍用罷酒飯,自己才進食。荀罃回來把情況告給了士匄,士匄也很感動。
叔孫僑如又對卻犨說道:“魯國的季孫行父和仲孫蔑,就如同上國的欒、士一樣,政令出於其門,他倆時刻想著背叛晉國而投靠齊、楚,現在季孫行父跟隨成公在這裏,上國應該拘捕而殺掉他,我回魯國殺掉仲孫蔑,這樣魯國才能一心依附上國。如若不然,季孫行父回國以後,必然會叛晉。”卻犨又把這話告給了厲公,厲公已然對魯國產生了成見,於是拘捕了季孫行父,成公逃歸。
魯成公回到魯國,派公孫嬰齊赴晉請求釋放季孫行父,自己在鄆城等待消息。嬰齊麵見卻犨,卻犨對他說:“除掉季孫行父和仲孫蔑以後,我讓你擔任魯國執政。”嬰齊回答說:“叔孫僑如是個什麼人,想必大夫也已經聽說了,而季孫行父和仲孫蔑,這是魯國的社稷之臣啊,早晨除掉這二人,魯國晚上就會滅亡。如果上國看在周公的麵子上,不想讓魯國滅亡,讓寡君繼續事奉貴國,就請留下這兩人。”卻犨見嬰齊不聽,又說道:“我為你向魯君請求增加封邑。”嬰齊說道:“嬰齊不過是魯國的一個小吏,怎麼敢依靠大國而求厚祿呢?嬰齊奉寡君之命而來,如果上國能夠答應我的請求,就是大夫對我的最大恩賜了,還敢有什麼要求呢?”
士匄聽說了這件事,就對欒書說道:“季孫行父連續輔佐魯國的兩位國君,位高權重,可是他的妾卻連絲綢都穿不上,他的馬連糧食都吃不上,這難道不是忠臣嗎?如果我們聽信小人的讒言而拋棄了忠良,怎麼能讓諸侯心服?再說嬰齊奉了君命而不謀私利,為了國家利益而忠心不貳,如果拒絕了他的請求,就是不尊重良臣,請元帥仔細考慮吧!”欒書就答應了嬰齊的請求,釋放季孫行父歸國。魯成公見晉國的態度轉向有利於自己,膽氣壯了,冬十月,他把母親穆薑由正宮遷到東宮,放逐叔孫僑如到齊國,又派人刺殺了公子偃。十二月,季孫行父與卻犨在晉地扈結盟。
衛定公來朝見晉厲公,厲公強求他接見投奔晉國的衛國舊臣孫林父,定公拒不接見,衛定公走後,晉厲公命卻犨送孫林父回到衛國,再次要求衛定公接見。定公仍不想見,夫人定薑勸道:“不可。孫林父是先君舊卿,大國屢次為他說情,如果堅持不見,將會招來亡國之禍,我君雖然討厭他,可起用一個舊臣,總比亡國要強吧?我君還是忍耐一二吧,安定百姓,赦免宗卿,這樣做,不也很好嗎?”定公無奈,隻得接見了孫林父,並且恢複了他的職位與封邑。衛定公設宴款待卻犨,卻犨以定公和孫林父的恩人自居,席間倨傲不恭,旁若無人。衛大夫寧殖對別人說道:“卻氏要滅亡了吧!從一個人的舉止可以看出他的心態,這位老先生狂傲得很,此取禍之道也。”
再說欒書,鄢陵之戰時自己的意見被否決,厲公采納了卻至的意見,並且取得了勝利,因而嫉恨卻至,一心要除掉他。於是將楚囚公子茷秘密提至府中,問他說:“你想不想回楚國?”公子茷回答:“當然想,隻是回不去呀。”欒書說道:“隻要你按我說的去辦,我就放你回去。”公子茷道:“全憑元帥安排。”當下欒書囑咐一番,命其如此這般。
次日,營官帶公子茷來見厲公,言有機密事稟報,厲公命見,公子茷密奏道:“卻至與敝國公子側私交甚密,鄢陵之戰,其實是兩人約好的,乘齊、魯、衛援軍未到,卻錡、欒黶出使未歸,將佐不全之際開戰,想使晉軍戰敗。”厲公問道:“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公子茷回答:“他是想迎立公孫周回國為君,與楚國交好。”厲公一聽大驚,但也不敢全信,私下裏問欒書的看法,欒書假裝沉吟道:“很有可能。因為他三次碰到楚共王,都放跑了,楚共王為此還送了他一張弓,要不是,楚共王早就被他抓住了。”見厲公還在猶疑,欒書說道:“我君何不命他出使周朝而暗中察看呢?”晉厲公遂派卻至到周王朝報捷、獻俘,卻派了自己的一名親信跟隨,觀察卻至動向,欒書也安插了自己的人作為隨從,一同赴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