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痊 愈(1 / 2)

周家起初是靠紡織起家,後來逐漸步入正軌,規模越來越大,周家紡織的名聲也傳開了。

其他商人於是也開始逐一效仿,都想在紡織上賭一賭。

此後江南的紡織業越做越大,但人多了競爭自然就變大了,漸漸的便很難有商人能做得出頭。

而周家早已果斷地選擇了轉行,開始用紡織積累的資金和財產接觸其他方麵,周老爺和周老太太獨具慧眼,涉獵的那些產業很快便能上手,最終將其經營擴大。

老太太給了喬恒一塊位於蘇州城西市的地皮,上邊落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是老太太剛發家時連地帶宅院一塊兒買下來的,住過一段時日後便空置了。

喬恒去看時發現裏邊陳設還算完善,地段好,環境也清幽雅靜,往後用做休養身心也還不錯。

隻是裏麵許久未住人,難免有些破損,且鋪蓋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但這些問題不大,到時候找人修繕一番,再添置些常用的東西進去就可以住人了。

喬恒之後還要去見宋大儒,這宅子他暫時還沒有想法,還是先閑置一段時間再看。

另外,老太太還給他留了三個鋪子,一間當鋪,一間醫館藥鋪,還有一個點心鋪子。

這些都價值不菲,直到見到這些喬恒對周家在蘇州城的底蘊才有了真正的了解。

這三個鋪子是經過老太太精挑細選特意給喬恒留下的,三個鋪子都有相應負責的人在打理,有了一定規模,平日裏不用太費心就能經營下去。

當然,前提是這裏邊的人得是些靠得住的,要是下人們吃裏扒外,而他這個主事的人又不常在,長此以往便不可能經營下去。

這事兒喬恒稍作一想,便主動給周燕青說了。

他日後肯定沒法呆在江南,這鋪子給他也是浪費,不如叫周燕青收回去。

周燕青當然不肯。

這是母親特意留給外孫的,她怎能收回?

知道喬恒的擔憂後周燕青了然,保證平日裏會替喬恒照管好這幾個鋪子。

而喬恒隻需掛個名就好,這幾個店鋪隻要正常經營就能有不錯的營收,光是分成也能獲利不小。

周燕青執拗,喬恒說不動她隻能順下,準備安心當個甩手掌櫃。

遵照老太太的遺願,周家人隻簡單地給她辦了葬禮,與周老太爺合葬到了一處,而喬恒等人為老太太守了三天靈。

處理完老太太的後事,整個周家又在周燕青的組織下回歸有序的生活。

周燕青這幾年一直跟在老太太身邊學習經商之道和解決府內事務,接過手後雖說有些吃力,但也還算順利。

喬恒休息一番後,看到書案上放著的錦盒,終於想起什麼,起身打開錦盒取出那份鄉試上榜的謄抄名錄。

老太太的離世讓他心焦力瘁,這幾日忙得腳不沾地,根本沒想起來這份名錄,這會兒看到才想起來,打算打開看看。

喬恒鋪開紙張,目光在上麵凝住,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名字竟是他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裴修名。

喬恒心中訝異。

今年的解元竟然是剛回京不久的裴兄長,實在讓他驚訝,不過緊接著他又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裴兄成名本就在他之前,後來又經過幾年遊學經曆的磨礪,不論是見識還是胸懷都非現在的自己能比的,裴兄能拿下第一名他心服口服。

喬恒接著往下看,自己的名字赫然陳列在第二,經魁第三是李明誠,此人他倒是略有耳聞。

據說李明誠此人,今年四十有五,此前考了幾次都未曾上榜,但他屢敗不棄,沒想到今年不僅上榜了,還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喬恒心中還是極為佩服的。

經魁第四,是東林書院的謝永,這位本就是鄉試的熱榜選手,眾人原本都押這謝永不是解元便是亞元,沒想到這次隻取得了個經魁第四,叫許多人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