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李自成宣布按照崇禎帝的遺書,於明日安排太子朱慈烺南下,仍想當大明忠臣的官員可以跟隨太子南下。
在場官員沒有幾個想和太子南下的,在官員們看來,大明占據天下的時候尚且打不過順軍,現在半壁江山都沒了怎麼可能打得過順軍?
李自成稍稍看了一下各個官員的表情,他們大都麵色淡然,沒有什麼驚喜之色,顯然是不想和朱慈烺南下了。
這也在李自成的預料之中,於是李自成最後下令讓百官哭祭崇禎帝,以全最後的君臣之禮。
官員們對李自成的這個命令有些意外,不過既然新皇這麼下令了,一眾官僚們也樂得給崇禎帝哭祭,這樣一番表演下來就沒人能說自己是二臣了:
畢竟哭都哭了,拜都拜了,你還能要我怎樣?
什麼?你說官員們怎麼不殉國下去陪崇禎帝?
官員們表示我們已經對崇禎帝盡忠了,崇禎帝都說了要歸順新朝,我們這些投降的才是大大的忠臣。
李自成給崇禎帝大辦葬禮的消息很快傳開,隨著傳開的,還有崇禎帝的遺書內容和大順對順天府和北直隸的安排:
李自成的安排很簡單,願意投降大順的北直隸地方官員,一律留用,不願意投降大順的,可以跟著朱慈烺南下,大順軍將派兵保護眾人和朱慈烺的安全。
北直隸的絕大多數官員自然不願意和朱慈烺南下,南下之後能幹什麼?別人能讓出官位不成?
況且要是一不小心被南方的官僚群體安一個通寇那豈不是就完了?
再說了,崇禎帝都說了,要官兵吏民等歸順新朝,我們作為大明忠臣,自然要聽從崇禎帝的話投降大順。
於是大多數北直隸的官員都選擇了歸順李自成,一時之間,北直隸的木工師傅和書法大家成了北直隸最忙的人:
整個北直隸各個官府衙門都忙著更換牌子…
穩定北直隸之後,李自成在三月二十三這一天舉行了一場簡易的登基儀式,向天下鄭重宣告,大順取代大明,成為中華之主。
說起來曆史上李自成在北京遲遲不願舉行登基典禮的做法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李自成直到出征山海關都沒有拿下中央的名義,這使得他實質上背了中央的責任卻不享受中央的權利,可以說相當愚蠢。
然後等到山海關大敗回到北京之後他才在劉宗敏等人的要求之下匆匆登基,然後又放棄了北京,這下子又等於是自己宣告了放棄中央的地位,比不登基更加愚蠢。
相比另一位雄主朱元璋,該低調的時候低調,該獲取中央名號的時候快準狠,隻能說明末農民軍中沒有再出現一個朱元璋是曆史的悲劇。
拿到中央名號之後,李自成隨即命令順軍開始收取河南,山東諸地:
山東和河南大片地方由於大明崩潰的速度太快而陷入了權力真空,此時正處於左右搖擺的狀態,李自成並不想和曆史上派大軍過去接收,那樣沒有任何意義,於是他隻派出一小支軍隊前往山東,河南接收當地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