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虜與寇(2 / 2)

王永吉說道,“我當然知道陝北有災,但你們不應該因為自己活不下去就讓別人活不下去,這是說不通的。”

“所以我選擇了反抗。”李自成說道,“從起事的時候,我就知道,頂層大人物做的惡卻讓底層人互相廝殺,世道不應該是這樣的。”

說著李自成站起身說道,“《尚書》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自古以來,君主就必須順應民意來治理國家,因為民意代表著天意。”

孟子也說過,左右皆曰賢,未可也,士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曰賢,然後用之。

什麼東西好,什麼東西不好,不是皇帝說了算,也不是官員說了算,而是民眾說了算。”

李自成一番話把王永吉說愣了,他沒想到這個流寇頭子開口就是尚書,閉口就是孟子,看起來完全不像是一個草莽人物。

李自成接著繼續說道,

“王總督,想必你也知道君舟民水的道理,但是你也好,甚至是崇禎帝也好,你們實際上都不把民當一回事,總是以為水也就那樣,直到被大水淹沒,你們才知道民眾有多苦。

大明官吏兵將,衣食所係無不來自百姓,你們不能守護國疆,為百姓驅逐清兵,反而使得遼東盡失,讓建奴數次蹂躪北直隸,山東,宣府,大同,現在你們甚至還想引狼入室,勾引蠻夷入侵中原,你們的行為難道不正是叛國賊至所為?”

王永吉聞言一陣沉默,不過不是他認同了李自成的話,隻是在思考李自成這家夥究竟是什麼意思。

見王永吉沉默,李自成說道,“王總督,如果你還是執意要引清兵入關,那麼你敢不敢寫一份文書,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如果你甚至不敢公開表明你的意思,那麼隻能證明你知道你在進行一項見不得人的勾當。”

王永吉聞言鬆了口氣,他是真的不認為聯虜平寇有什麼問題,便說道,

“這點擔當我還是有的。”

李自成點點頭,明太祖驅逐韃虜的功績太大,這使得大明的正統性幾乎是根深蒂固,要想動搖大明的正統性,隻能讓大明官員自己敗壞自己的正統性了。

因此李自成決定自己推動南明搞聯虜平寇,由於吳三桂的關寧軍已經被打垮了,吳家失勢那將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為了確保南明能夠推行聯虜平寇之策,李自成決定把王永吉送到南邊去。

至於會不會出現南北合圍,李自成那是一點都不擔心,南明那群臭魚爛蝦他完全不放在眼裏,李自成很清楚他的威脅隻有清兵。

而隻要山海關這一仗打好了,清軍至少得緩上一兩年,倒是李自成就有時間消化占領區的地盤,到時他就不怕清軍作妖了。

而南明將會因此大大動搖自己的正統性:

畢竟明太祖朱元璋是以驅逐韃虜,恢複華夏之大功而登上帝位的,其子孫卻聯合蠻夷,這是怎麼說都說不過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