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湯若望,你盡可能收集工匠過來北京,朕會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火器的生產,到時還要麻煩你們過來指導一下。”
湯若望和畢方濟聞言鬆了口氣,畢方濟說道,“沒問題,能為陛下服務是我等的榮幸。另外,我等還有一些書籍和寶物,獻給陛下。”
說完畢方濟招招手,幾個雇傭兵送上了一個精美的禮盒,畢方濟打開禮盒,向李自成展示了禮盒中的物品:
裏麵除了《幾何原理》等一些數學及科學書籍之外,還有一把遂發手槍,一支精美的單筒望遠鏡和一個地球儀。
李自成饒有興致地收下了這些禮物,他先是看了看地球儀,嗯,這個時代的世界地圖已經有了大體輪廓,歐亞非美幾個大洲看起來有模有樣,就是比例稍稍怪了一些。
由於澳大利亞此時尚未被摸清,南極洲就更不用說了,因此南太平洋以南是一片空白。
李自成也不想劇透,此時華夏幾方勢力都沒有能力遠航,他可沒那麼好心給歐洲人提供情報。
放下地球儀之後李自成拿起了燧發手槍,說道,“這種燧發槍能夠量產嗎?我的意思是把燧發槍做成那種能大批量生產的,能夠上戰場的武器。”
其實明朝是見過燧發槍的,早在崇禎八年,明朝火器專家畢懋康就仿製出一支燧發槍,燧發槍也被明朝稱之為自生火銃,大明官員和軍官也看到了燧發槍對於火繩槍的巨大優勢,《軍器圖說》就大大讚揚了一番燧發槍。
不過可惜的是,明朝那處處漏風的財政和僵化的生產管理係統使得明軍並沒有將火槍進行更新換代。
因此李自成便打算開辟一條新的生產線,專門生產燧發槍,提升順軍的火器水平。
湯若望點點頭,他說道,“當年徐閣老(徐光啟)和他的門生手下有一批工匠,加上臣在澳門的人脈,為陛下湊齊生產的工匠是不成問題的。”
李自成點點頭,他隨手翻看手中的《幾何原本》:
這玩意是徐光啟當年住持翻譯的,李自成看了一陣之後便搖搖頭,說道,
“這《幾何原本》翻譯得太過晦澀了,你們找人……”
李自成說到這止住了話頭,說道,“算了,朕重新找人來翻譯就是了。”
湯若望倒是有些意外,他打聽過李自成的經曆,這位北京的新主人是一個草莽天子,這樣的人居然能看得懂《幾何原本》?
畢方濟倒是無所謂皇帝能不能看得懂,他們這些傳教士來華夏又不是來搞科普的,他們的中心工作從始至終都隻有一個,那就是傳教。
畢方濟試探地問道,“那陛下,關於我們的傳教問題?”
李自成說道,“你們傳教朕原則上不反對,但是爾等的傳教不得強迫,不得有違法亂紀之事,不能引起騷亂,另,在我大明,天地君親師,是沒有教皇的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