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方以智,這兩人的心態就沒那麼糾結了。
兩人都接受了李自成給予的職位:
李自成授予魏學濂兵部火器司司長,負責督造順軍火器相關事宜,韓霖則為工兵司司長,負責順軍即將組建的工兵團隊和相關的城堡研究工作。
兩人對於李自成直接讓自己進入六部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韓霖猶豫了一陣,說道,
“陛下,我倆寸功未立,直接進入兵部是否不太適合?”
李自成不以為然,說道,“此時正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之際,若是還像以往那樣慢慢熬資曆的話,怎麼能讓真正的人才發揮他們的才能?”
安排完幾人之後李自成看向地圖,湖廣那邊的進展不太順利,南明朝廷那邊不知道搞了什麼花招,或者似乎和左良玉打成了什麼協議,左良玉沒有像曆史上那樣棄城而走,而是和黃得功聯合在武昌,漢陽一線構築了防線。
由於武昌-漢陽一帶水網密布,順軍的水上作戰水平不怎麼樣,以至於到現在都沒攻下武昌。
河南和山東已經穩定下來,河南的豪強如李際遇等人都明確向順軍投降,接受順軍的改編,整個河南除了歸德府和汝寧府等少數地方,基本上都成了大順的勢力範圍。
而山東那邊形勢更好,在衍聖公的大力勸說之下,青州的大明衡王朱由棷奉降表歸降大順。
衡王的歸降在政治上是對南明的一大巨大打擊,畢竟王爺都投降了,其他人投降起來更加沒有心理負擔了。
李自成也樂得把這些藩王當做吉祥物放著,而李自成接納明朝藩王投靠的行為起了不錯的作用,當然實際上李自成自從襄陽建政開始建設政權之後就不再屠戮明朝宗室了,無論是攻克西安之後的秦王還是太原的晉王,這些藩王現在在大順轄下還活得好好的。
不過那是過去的事,眾人並不敢肯定現在的李自成是怎麼想的,但在李自成接受衡王歸降之後,山東的大明文武迅速大規模改換門庭,投入了新的朝廷麾下。
於是李自成決定讓順軍南下徐州,攻下徐州這個重鎮,打開通往南直隸的大門。
永昌元年六月,李自成派出兩路大軍南征,一路由劉芳亮,任繼榮和李來亨三人率領,南下河南,攻滅河南各地的殘餘明軍,另一路順軍由張鼐,田虎,張能等人率領,南下進攻徐州。
大軍的調動是不可能太低調的,在順軍派出大軍發起新一輪攻勢的時候,南明朝廷吵來吵去最終還是和曆史上一樣,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聯虜平寇。
不過使臣倒是和曆史上的人選有所不同,這次出使的人變成了吳襄:
吳襄現在莫名其妙成了大明的大忠臣,由於在這個時空的李自成確實沒有接受吳三桂的歸降,所以吳三桂在山海關和李自成的戰鬥變成了大明孤忠在山海關絕境之中力戰流寇:
那真是忠不可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