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大明使團之後,濟爾哈朗看向多爾袞,問道,“攝政王,咱們真要出兵去打李自成嗎?”
多爾袞冷笑一聲,說道,“當然不是,明廷想的美,空口白牙地就想糊弄我們去拚命?”
濟爾哈朗點點頭,他也不想去和順軍打仗,便說道,“反正明廷遠在南邊,咱們不履行盟約他們也不能怎麼樣,等明人送來物資後我們還是去教訓一趟朝鮮吧。”
多爾袞點點頭,說道,“還有蒙古人,這群王八蛋既沒有入口牽製李自成也沒有來山海關支援,真是無恥之極,不教訓他們一頓他們還真以為自己是個角色。”
於是清廷高層開始策劃對蒙古諸部和朝鮮的戰事,而得到清廷肯定答複的明廷使團也高高興興地開始啟程南下返回南京去了。
由於盟約已經談成了,吳三桂也沒有留在遼東的必要,雖然他感覺明軍打不過順軍,但是現在的情況是順軍一家獨大,如果硬要選一個失敗者的話,吳三桂還是更願意選擇明廷。
在船上,左懋第笑著對吳三桂說道,“吳總兵以孤軍在四麵楚歌之中與闖賊大戰近一月,這種忠義之心必受陛下重賞,而且現在大明就缺吳總兵這種老於行伍的大將坐鎮。”
吳三桂擠出一個笑臉,說道,“末將必將竭盡全力,粉身碎骨以報國恩。”
就在南明期望著清軍能夠出兵緩解其軍事壓力的時候,順軍的攻勢仍然是一波接著一波:
張鼐率領順軍及剛剛投降的劉澤清,許定國部明軍攻克了清河這個淮安北岸的重要據點,自此淮安以北已經全數被順軍占領。
麵對這種情況,朱慈烺緊急奪情,升任駐守在淮安的漕運總督路振飛為兵部尚書,頂替史可法的位置,仍兼任漕運總督,同時加封淮揚督師,賜尚方寶劍及先斬後奏之權,以便統領淮揚地區的所有明軍,抵禦順軍。
路振飛此前不久剛剛接到母親逝世的消息,他還沒來得及為母親盡孝,皇帝就著急忙慌地把他頂上前線,路振飛接到詔書後歎了口氣,但還是毅然決定重返淮安,與順軍作戰到底。
但到了淮安路振飛才發現形勢異常嚴峻:
由於淮安北岸全丟,這使得淮安明軍人心惶惶,城內士紳也蠢蠢欲動,失敗主義情緒彌漫著整個淮安城。
至於那支護衛運河的水師,路振飛清楚這些人欺負下賊寇還行,遇到順軍這種規格的“賊寇”,那妥妥的一觸即潰。
盡管看起來守住淮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路振飛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
他先是放出大量銀子穩住了軍心,又嚴令城中不得傳播各種失敗主義言論,同時逼迫城中士紳出人上城防守,以此減少士紳們通敵的可能性。
路振飛這一番雷厲風行的做法自然是遭到了士紳們的強烈抗議,淮安作為運河上的重要節點,又是鹽運的集散地,其繁華絲毫不下揚州,而且淮安文風極盛,在明朝曆史上,僅淮安府府治所在的山陽一縣就有進士超過百人,其士紳力量非常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