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永樂大典(2 / 2)

不過遺憾的是,到了明末這個時候,永樂大典已經缺失了不少,原本也基本散佚,即使皇宮中的永樂大典,大部分都是抄本。

鑒於這種情況,李自成才把永樂大典挪出來,為的就是將其擴散出去:

他心裏很清楚,隻有擴散出去的書籍才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書籍,這也是曆史上滿清孜孜不倦地銷毀書籍,但華夏仍有大量書籍流傳下來的原因。

在永樂大典展出之後,立刻就在讀書人群體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得知消息之後前來京師圖書館抄閱的讀書人絡繹不絕,以至於方以智不得不請李自成派出軍隊前來維持秩序。

在方以智看來,除了備考科舉的讀書人,其他在京讀書人大概都過來抄閱永樂大典了。

甚至傳教士們也對永樂大典充滿了興趣,而消息擴散出去之後,冒險穿過明順交火地帶,前來京師一睹永樂大典的讀書人更是如過江之鯽。

方以智自己也在抄閱永樂大典,永樂大典的內容實在太多,單是展出的地方就擺滿了整整一座閣樓。

李自成已經讓陳名夏事先組織人手對永樂大典進行了粗淺的分類,分成了若幹部分,並建議士子們抄閱自己喜歡的那部分:但是這樣一部煌煌巨著,所有讀書人都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抄本。

由永樂大典掀起的抄書熱潮甚至引發了一場規模不小的紙張和墨水商業熱,北方各個商號供不應求,不得不向南方尋求貨源,於是許多江南商人為了賺錢源源不絕地派遣船隊走海路來到北直隸進行商貿,負責海防的鄭家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額,實際上鄭家自己也在撈錢。

宮中,李自成看著手下帶來的永樂大典抄書熱朝,感慨萬千地說道,“沒想到朕都選科舉這個時間點來展出書籍了,永樂大典還是引起了這麼大的轟動,誰說讀書人隻會做官的?”

陳名夏接了李自成的話頭,說道,

“那是陛下心胸寬廣,以往這些藏書都是深藏宮中的,非皇家及編纂者難以一見,因此士子們唯恐這些展出隻是一時之策,這才如此狂熱。”

“這可不好。”李自成搖了搖頭,說道,“所謂書籍,就是要讓人閱讀的,以後宮中有的書宮外也必須有。”

頓了頓,李自成說道,“還有,陳學士,你想個辦法,鼓勵藏書者放開藏書,盡可能對藏書進行謄錄,當然,要注意手段,不要太粗暴。”

陳名夏臉色一僵,大明雖然出版業異常發達,但是大明的藏書家們可是小氣得很,一些藏書家甚至連家中女眷都不允許觀看家中藏書。

因此,李自成所說的讓藏書家們把藏書讓出來謄抄,又不動用粗暴的手段,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既然是李自成的要求,他也隻得應下來,對李自成說道,“陛下對文事之重視,遠超大明諸君,臣必當竭盡全力,以協助陛下建立文昌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