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朝鮮在清軍的鐵蹄下再次淪為了人間地獄。
朝鮮上下對於給清廷當了狗還要被清軍屠戮都感到異常悲憤,本來朝鮮人就不怎麼喜歡清廷,清廷前兩次大規模進入朝鮮造成的慘烈殺戮還讓朝鮮人記憶猶新,現在清軍的強盜行徑顯然讓朝鮮人覺得更加不滿了。
在這種情況下,李倧思考了良久之後決定派人偷偷和關內的新皇帝談談:
雖然朝鮮君臣其實也不怎麼喜歡大順:
大順一方麵是造了大明的反上台的,而朝鮮上下因為明軍驅逐日軍而普遍對大明有一種感恩之心,因此對大順就不太感冒了;
另一方麵大順是農民起義而成的政權,在朝鮮君臣看來是典型的“賊寇”。
不過朝鮮君臣連蠻夷都能跪,再跪個賊寇也沒什麼問題:
如果順軍能幫朝鮮趕走清軍的話,那李琮也樂得認大順這個新主人。
當李自成接見朝鮮使者,並從朝鮮那裏得到清軍劫掠朝鮮的消息之時,他還是有些驚訝的。
不過很快李自成便意識到了這是一個機會,如同當年皇太極提出的“伐明論”一樣,對付清軍同樣得先解決蒙古諸部和朝鮮的問題:
剪掉清軍這兩個盟友,清軍的戰略態勢就會變得惡劣起來。
當然,李自成現在的主要戰略方向還是在南方,在他的計劃中,在他明廷消滅他隻剩雲貴川之前,他是不會對北方發動大規模攻勢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順軍就沒有辦法在朝鮮搞事情了,他完全可以“幫助”朝鮮人民對抗清軍的,至於到時候朝鮮會被清軍怎麼禍害李自成可不關心。
於是,李自成安慰了一把朝鮮使者,並讓朝鮮使者放心,順軍很快就會派出大軍前去協助朝鮮與殘暴的清軍進行作戰。
打發走朝鮮使者之後,李自成叫來牛金星,宋獻策還有喻上猷以及劉宗敏,商討怎麼在朝鮮開辟對清軍的第二戰場。
但劉宗敏卻率先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對李自成說道,
“陛下,遼地被清軍占據,要想支援朝鮮就必須走海路,可我軍的水師隻有山東那幾條登萊水師的破船,送不了多少人上去的,再說了,與其把寶貴的兵力放在朝鮮,不如放在南邊,早日攻下南京,徹底滅掉大明。”
牛金星也不讚同李自成在朝鮮開辟第二戰場的想法,他說道,“朝鮮態度難以保證,若是清軍逼迫得急了,難保他們不會狗急跳牆。”
李自成看向宋獻策和喻上猷,喻上猷雖然是兵部尚書,但其地位是比不上劉宗敏這幾個大順元勳的,因此他不太想得罪劉宗敏和牛金星,況且他也不太讚同李自成的想法,於是便選擇了沉默。
倒是宋獻策思考了一陣之後問道,
“臣鬥膽問陛下,您對清廷究竟是怎麼看的?”
李自成毫不猶豫地說道,“心腹之患,南邊的大明,西邊的張獻忠,這些勢力其實也就那麼回事,我大順的真正心腹之患,還是在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