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李自成從朝鮮使者那裏拿到了朝鮮國王李琮割讓白翎島的承諾,但是李自成不會被朝鮮人的空頭支票糊弄,在使者回朝鮮去準備正式的文書,大順不會支援朝鮮一兵一卒。
更何況,大順也需要時間準備物資和軍隊來開始開辟朝鮮戰場。
將來朝鮮戰事的後勤運輸肯定是依賴於海運的,現在大順手頭隻有登萊水師三瓜兩棗,這點海上力量要是遇上鄭家的話,那就是幼童遇到壯漢:
隻能挨打了。
然而,就在李自成思考著怎麼應付鄭家派遣船隊北上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個令他意外的消息傳了過來:
鄭家的鄭彩秘密來到了登州,而且通過某種渠道釋放了想和李自成接觸的意願。
李自成判斷這是鄭芝龍這家夥想要腳踏兩隻船給自己留後路了。
李自成沒有判斷錯,鄭彩正是受了鄭芝龍的委托,來向大順政權示好的。
實際上在崇禎十七年以前,鄭芝龍從沒想過大明有可能會滅亡:
雖然清軍已經多次入寇,農民戰爭也已經持續了十多年,但在鄭芝龍看來,無論是清廷還是農民軍,都不大可能滅了大明。
但誰能想到崇禎十七年的世界變化如此之快,順軍東征僅三個月就打破了北京城,崇禎帝自掛東南枝,接著順軍又占領了山海關收降了關寧軍,然後順軍發起南征,明軍一潰千裏,幾乎把長江以北都丟了。
這下子鄭芝龍感覺北邊的大順還真有極大的可能取代大明:
自古以來除了明太祖北伐實現了成功,其餘的曆次統一都是由北至南的,而明軍這副德行看起來又不大可能打得贏順軍。
與滿腦子要當大明大忠臣的鄭森不一樣,鄭芝龍更看重自己家族的榮華富貴,於是思來想去之後,鄭芝龍決定派出鄭彩去和北邊的永昌皇帝接觸一下,和大順談點事情。
等到鄭彩見到李自成的時候,他就感覺這位出身驛卒的馬上天子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
李自成完全不像是那種沒讀過太多書的草莽,相反,他的見識令鄭彩驚訝不已:
這位永昌皇帝對於東南亞和日本的情況相當熟悉,甚至對現在西洋的局勢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未來的世界是大海的世界,誰掌握了大海,誰就能掌握世界,鄭將軍起於海上,卻把從海上賺來的資本大量用於購置田地,試圖轉型成為一個地主,朕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事情。”
李自成對鄭彩說道,“你們鄭家沒有意識到你們手中的那支水師對於現在的華夏而言有多麼重要,西洋人把貨物從華夏運到歐洲就能賺取動輒超過十倍的利潤,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由你們來跑這樣一條航路,能獲取多少利潤?”
鄭彩默然,心想西洋人又不會把航路圖交出來,再說了,這個時代的海商哪個不兼職做海盜?大明海軍這點威懾力,怕是大明的船隊去了西洋就回不來了……
當然,鄭彩說的是,“陛下高屋建瓴,實是我等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