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礪看著順軍就這樣明目張膽地在自己眼皮底下紮營,說不惱怒是不可能的,不過他還是忍住了率軍出擊擊破順軍營地的想法,金州的守軍數量並不多,而且現在人心惶惶的,要是出城送了一波的話那金州就基本不可能守住了。
李過也沒指望金礪會自己出城送。
事實上隻要金礪的腦子沒被驢踢了,他就不可能放棄堅城貿然出擊,更何況金州北麵全是清軍的地盤,金礪隻要等一陣就有援軍前來,在這種情況下,金礪主動出擊的概率幾乎為零。
既然金礪不動的話那李過便隻能選擇主動進攻金州。
自古以來攻堅就沒有太多取巧的地方,無外乎大炮轟擊,炸藥炸牆以及蟻附登城這幾場方法而已,剩下的諸如用間之類的其他取巧方法屬於可遇而不可求的類型。
順軍自然不可能在金州安插什麼可用的間諜,因此李過選擇的攻堅方式就是大炮轟加士兵攀城而上的結合,這也是這個時代最常見的攻城方法之一。
順軍的火炮率先發出轟鳴,紅衣大炮這種巨型火炮並不適合海運,所以此刻順軍使用的是由傳教士們帶來的澳門工匠打造的四磅炮,這些火炮對於城牆的殺傷力相當有限,隻能用來壓製城頭守軍的反擊。
但即使如此,懼怕炮彈是人之本能,再加上駐守金州的清軍守軍多為漢軍旗和蒙古軍旗,這些駐守金州的清軍多年未經大戰,戰鬥意誌相當一般,也沒有直麵炮彈還能發動反擊的能力,因此在順軍打了一輪炮擊之後,城頭上的守軍紛紛縮了回去。
另一邊李過在下達炮擊命令之後不久就發覺自己大意了:
自己的這輪炮擊雖然短暫壓製住了城頭的反擊,但同時也暴露了順軍的炮位,如果金州城頭上有重炮的話,一輪反擊順軍的炮隊就得報廢了。
好在他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清軍在遼南四衛的防守並不嚴密,或許清軍就沒考慮過如果敵人發動反攻時怎麼辦,畢竟向來隻有清軍進攻,而還沒有人能殺進清軍轄下的遼東。
什麼,你說東江鎮?額,東江鎮那點攻堅能力清軍還真看不上……
很快順軍士兵在火炮的支援下迅速填平了金州的護城河:
金州的護城河多年沒有保養,那些遷移過來的蒙古人顯然也沒什麼意願去維護護城河的城壕。
缺乏維護使得這條原本應該有一丈七尺深的護城河如今水深頂多三尺,而多處坍塌,阻塞的城壕更使得這條護城河的遲滯作用變得聊勝於無。
順軍沒費多少勁就輕易地在護城河上填出了可以通行的寬度,大批順軍的先鋒部隊抬著雲梯,在火槍手和弓手的掩護下越過護城河迅速接近金州城牆。
金州城頭的清軍士兵試著向城下打了幾波反擊,但很快就迎來了順軍猛烈的炮彈還擊,在炸塌了好幾處城碟之後,城頭上的反擊便偃旗息鼓,很快順軍士兵就將雲梯靠在了城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