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攤田入股(2 / 2)

華夏的很多事情其實想取信於下是非常簡單的,那就是上麵的領導帶頭就行了,不然上麵自己說得都和做的不一樣,怎麼可能取信於下?

你說幹某某事有好處,那麼你上麵的人就得去幹,不能和下麵的人說幹某某事是大大的有好處,結果自己卻不幹,那樣大家夥怎麼會相信你的話?

當然,士兵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確實沒精力去管理田地,大順不實行衛所製,士兵們平時沒有時間去種田,找佃戶的話他們又不太放心:

畢竟報紙上都說了,朝廷正在江南大力推行永佃製和限租製度,現在大順法令可是規定了地主租金不得超過三成,而且不能無故取消佃農的佃田,必須有正當的理由:

說人話就是朝廷一般情況下不會支持地主毀約改佃了。

以往士兵們對這些事那是拍手叫好,劉宗敏的第一集團軍算是“老革命”了,其中的士兵大部分來自河南和陝西的貧農家庭,對於朝廷這些限製地主的政策自然歡迎得很。

現在回旋鏢打到自己身上了,士兵們又覺得三成的地租太少了,不如先看看朝廷這個所謂的商社能給自己提供多少收益再說。

另一邊白月魁在大同看到軍隊送來的諸多田契,她心中也鬆了口氣,別看她在武英殿侃侃而談,實際上她並不太看好讓士兵們用田地入股這事:

這年頭田地是大家夥的命根子,想讓大家夥交出來不是那麼容易的。

因此白月魁實際上做了兩手準備,如果無法從將士們那裏獲取土地,那麼就拿邊鎮的士紳開刀:

但是那麼做的話一來會讓士紳們的影響力打入商社,二來有些損大順的顏麵:

大順現在是正規朝廷了,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用搶這種低端的做法的。

不過既然現在軍隊那邊給予了足夠的田地,白月魁也就能按照計劃開始運作了。

首先是購買農具還有耕牛,接著是召集民眾前往耕種,然後在適當的地方建設糧站……

一項項計劃在白月魁心裏推演了一遍,當然,白月魁心裏還有一個小小的隱憂:

那就是大順軍在燕山一帶不能打大敗仗。

一旦順軍打了敗仗,那麼田地的生產就會大受影響,甚至會被清軍奪回,那樣的話就糟了。

畢竟在白月魁的計劃中,軍糧大頭仍然是靠燕山及草原上新開拓的田地來解決的:

因為無論如何想盡辦法籌糧,運糧終歸是一件損耗極大的事情,特別是陸運,所以自古以來便有“百裏不販樵,千裏不販糴”的說法,大宗商品的陸運成本之高會讓商人們吐血的。

不過,白月魁搖搖頭,雖然清軍之凶殘如雷貫耳,但這幾年還是被限製住了,這就說明順軍還是比明軍強的,而白月魁相信,隻要大順不放棄的話,清軍以一隅之地敵廣袤中原大地,最終一定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