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下一個目標:河套(2 / 2)

但同時這也可李自成提了個醒,即使是後世最專業的德國總參謀部,也曾經被前線將領吐槽“參謀用尺子在地圖上一量就製定了行軍計劃,完全不考慮實際的地形和後勤限製。”

但是很多時候參謀部出錯的概率還是比將領個人出錯的概率小:

一群人一起犯錯的可能性總是要小於一個人犯錯的可能性的,這也是參謀製度能在全世界推廣的原因。

想了一陣之後,李自成決定還是以皇帝的身份給劉宗敏和李過各自發出一封信件過去:

大體意思是既然作戰命令是總參謀部製定,五軍都督府和兵部聯合署名發布的,那麼前線將領不應該隨意以個人意見拒絕執行,不然以後前線將領都能隨意以個人意見拒絕執行命令,那還得了?

因此,各部的進攻指令繼續執行,後續戰鬥的情況各將領通過戰報反饋至總參謀部,若情況有變,總參謀部和五軍都督府便會更新作戰指令。

當然,李自成知道清順雙方在戰線上的僵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多拿下一兩個據點城市或是在草原上推進一段距離並不會改變這種僵持局麵,要想立刻取得突破性進展還需要時間。

玩即時戰略遊戲的都知道,僵持階段最難受的事情就是己方無礦可開但是對手卻在不斷開礦,現在清軍正是無礦可開的一方,他們最多也就隻能向黑龍江流域推進。

如果那樣的話李自成也不虧,黑龍江流域開發程度太低了,如果清廷願意去開荒,對以後大順接手東北是大大的好消息。

既然清順雙方的僵持態勢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那麼李自成就準備在其他地方“開礦”了,而開礦的方向他也已經選好了,那就是:

河套。

《明史紀事本末》雲:“河套周圍三麵阻黃河,土肥饒,可耕桑。密邇陝西榆林堡(今陝西榆林),東至山西偏頭關(今山西偏關縣),西至寧夏鎮(今銀川),東西可二千裏;南至邊牆,北至黃河,遠者八九百裏,近者二三百裏。”

這裏號稱“塞上江南”,是可以屯田耕種的地方,占據河套地區的話可以大幅縮短順軍的後勤線,對於順軍將來繼續深入蒙古高原有重要意義,

而且河套地區是李自成給將士們畫餅的地方,也是皇商建設北部糧食倉儲體係的重要一環。

最最重要的是,大順一眾元勳,包括李自成自家的祖墳都在陝北。

額,可能他們中不少人祖墳都被明廷破壞了就是了,像李自成祖墳就被明督師汪喬年命人破壞了。

當然,祖墳可以重建的,重建之後順軍不搞定河套的話哪一天蒙古人去陝北搞事那還得了?雖然蒙古人至今都沒有對陝西發動劫掠,但是誰能保證他們能一直不對陝西動手?

現在大順才建立幾年,要是陝北被蒙古人搞了,那大順朝廷的威望可就被丟盡大海了,所以為了一眾元勳們祖墳的安全,河套也是必須收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