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兩人爭論要歪樓到人身攻擊上邊去了,李自成趕緊出聲說道,“現在討論的是治河的事情,不要牽扯到其他事情上麵去。”
李自成這一番話讓兩位尚書冷靜下來,見兩人不再爭吵,李自成覺得或許應該取一個折中的辦法:
於是李自成說道,“這樣,朝廷先組織人手搶修堤壩,把這次大水撐過去,同時將漕運暫停,剛好今年秋收大體已經完成了,便試行海運,看看海運的情況如何再說。”
李自成心中還是傾向於廢漕改海的,漕運以及其衍生出來的【保漕棄淮】實在是後患無窮,曆史上黃淮水患一直持續到共和國,共和國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堪堪解決了這個千古難題。
不過李自成以為自己的這個搞法是折中,但官員們一下就明白了皇帝的傾向,楊玉林歎了口氣,心想皇帝就不能等財政有大量盈餘再去搞廢漕改海嗎?這要是海運出了岔子,大順朝廷的錢糧就有大問題。
同時他又有些納悶,在他印象中,宋企郊並不是水利專家,他那番治水言論顯然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那會是誰呢?
李自成很快也想到了這點,曆史上大順集團崩得太快,所以大順集團的官員幾乎都沒什麼記載,但是如果宋企郊是厲害的水利專家的話,李自成怎麼會讓他去做吏部尚書而不是工部尚書?
什麼,你說袁應泰一個搞水利的能被明廷調去當遼東巡撫(然後在遼陽和沈陽送了一波大的),宋企郊怎麼就不能跨專業任職了?
額,這個時候的大順應該不會這樣的……
朝會結束之後李自成留下了宋企郊和魏學濂,對他們說道,“搶救堤壩隻是應付這一輪大水而已,為子孫後代計,朕還是希望能在我們這一代人,結束黃淮水患。”
魏學濂心想我真不是水利專家,皇帝你說好讓我搞火器的現在又讓我去搞水利,這實在是……
不過他還是說道,“陛下說的是,不過工部諸人擔心漕運出問題所以才提出朝堂上的那些治河方案,若是陛下廢漕改海的話,宋尚書那個方案顯然更好,工部也會遵守的。”
宋企郊苦笑地說道,“不瞞陛下,臣確實也想在我們這一代終結黃淮水患,不過臣並沒有這種本事,臣所說的治河方案,來自前明兵部尚書張國維,不過張國維不願出仕大順,他的意思是如果大順願意采用他的治水方案,他可以舉薦人才為大順完成治河大業。”
李自成無語,張國維這些個家夥,真是既當又立…
不過既然張國維手下有能夠提出新治河手段的人才,他也不介意給張國維這些家夥一個麵子。
於是李自成對宋企郊說道,“這事你們吏部去辦,張國維真有人才的話你就讓他舉薦過來,朕會讓這些人人盡其用的。”
宋企郊拱拱手,“陛下聖明。”
李自成接著看向魏學濂,說道,“你們工部的人到時配合,不要排擠人家,好好幹,治河一事關係大順子孫後代及數百萬黃淮百姓,決不可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