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徽商進京(1 / 2)

【青海發現大量鹽湖!經有關人士勘驗,單茶卡鹽湖一個鹽湖就可為大順提供食鹽數百年,大順從此不再缺鹽。】

看著手頭上的報紙,揚州大鹽商王萬春皺起了眉頭,作為揚州徽州鹽商的四巨頭之首,王萬春不僅商業能力了得,同時博學多才,為人樂善好施,資助了一大群沒錢趕往的窮書生,在揚州那是出了名的老好人。

在王大好人的努力之下,西商和晉商們大部分選擇回到北方發展,現在揚州的鹽業大部分都落入了徽商手中。

然而徽商們還沒開心多久,就發現那幫西商和晉商回北方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厲害,而是另有原因。

隨著年初大順第一次海運順利完成,對於海運的質疑聲登時少了大半,再加上朝廷以黃淮“數百萬民眾之生計”為旗號開始黃淮工程,支持漕運的人們一時半會便理虧了:

總不能說為了漕運就要犧牲黃淮數百萬民眾吧?

雖然這是事實,但有些事就是這樣,雖然大家夥都知道怎麼回事,但是就是不能擺上台麵。

至於“百萬漕工”,額,漕工們對於運河的影響力微乎其微,他們自始至終都不是漕運是否要推行的關鍵所在……

所以現在這種情況下朝廷放棄漕運實際上已經成了可以預見的事情,這下子徽商們就笑不出來了。

他們終於意識到了,自己成了那幫陝西人和山西人的接盤俠。

這讓徽商們非常不爽,於是他們準備給朝廷來點狠的:

徽商們正在策劃以食鹽供給為籌碼,脅迫朝廷重新恢複漕運:

但是計劃了半天,鹽商們又遲遲下不了決心付諸行動,畢竟大家夥都擔心被別人賣了:

這年頭能做到大鹽商的哪一個不是無恥之徒?

出賣別人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而現在隨著報紙上刊登出的青海發現大片鹽湖,王萬春就知道徽商的計劃破產了:當然,前提是這件事是真的。

就在王萬春思考著怎麼破局的時候,另外三家徽商大鹽商:

沈家的沈涵雙,汪家的汪百川,李家的李三寶都帶著禮物找到了王萬春。

王萬春看三人愁眉苦臉的樣子,就知道不會有什麼好事,他問道,“怎麼說,報紙上的消息可是真的?”

汪百川點點頭,說道,“我們動用了各種關係,可以確認,這個消息是真的,朝廷那邊已經派遣大軍前往屏護各個鹽湖,過不了多久那些個鹽湖就能生產了!”

王萬春皺了皺眉頭,雖然他號稱儒商,手下賓客不少,自己也算得上博學多才,但作為徽州人,他對於勞什子青海鹽湖確實一無所知: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王萬春關於青海的所有消息都是在報紙上看來的……

所以他問道,“那些所謂的鹽湖真的能和報紙上說的一樣,輕易地就能開采出大量食鹽?”

“不知道,”李三寶無奈地說道,“青海那片地方,以前那是蒙古人的地盤,現在才被大軍收入囊中,大家夥知道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