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讓民眾去審判(1 / 2)

順軍收複遼南四衛之後便開始搜羅百姓進行登記,然後便是李國英的一係列恢複遼南四衛正常運轉的努力:

曆史上的大清好奴才李國英現在是大順大好官員,他立刻來了一陣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操作。

第一把火便是登記人口,丈量田地,他向朝廷申請了一批專業人員前來遼南丈量田地,準備製作成賬冊上交朝廷以便開展分田行動。

第二把火則是重修各地屯堡,遼南四衛本就有些殘破的屯堡經過清順雙方的大戰之後更是殘破不堪,有些屯堡一看就是完全失去了修複的必要,李國英便幹脆拆了這些舊屯堡,直接修築新的屯堡。

第三把火則是最緊要的:那就是處理遼南四衛的旗人。

這些旗人的主要組成是先前在撤退中被清軍扔下的漢軍旗旗人,當然也有一些來不及撤退的滿蒙八旗旗人,人數不是很多但也不少,至少也有數千人。

對於這批人的處理,原本李自成想的是搞“隻誅首惡”的政策。

即大順朝廷隻對清廷皇族喊打喊殺,追究責任也隻到滿蒙八旗為止,對於漢八旗的旗人,則能爭取就爭取,這樣或許有希望引發清廷內部的分裂。

但是李國英收到朝廷的指示之後卻不這麼認為,他和張勇,郝效忠聯合上了一道奏章,從另一個角度隱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那就是漢八旗已經和滿蒙八旗高度綁定,他們之間的團結程度不太可能因為小小的差別對待而破碎。

而且如果不讓漢八旗意識到繼續跟著清廷會有巨大風險,他們不太可能會放下已有的利益棄暗投明。

所以在李國英看來,隻有讓漢八旗的人知道,跟著清廷將來是會被拉清單的,這幫人才會那麼一絲反正的可能性。

至於滿蒙八旗,這些人更不用說,除非順軍將清廷逼到窮途末路,不然爭取他們是浪費功夫,而且可能影響順軍的名聲:

畢竟大順這兩年沒少在報紙上宣傳華夷之辯,你宣揚了那麼久的華夷之辯,卻要去爭取滿蒙八旗,這不是打自己的臉?

李自成接到李國英幾人的聯名奏章之後思考了一陣,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於是又重新調整了政策,新的政策也很簡單:

那就是朝廷不再插手對旗人的處置,對於旗人的處置由遼南百姓自行處理。

至於怎麼讓遼南百姓自行處理,李自成給出的指示是這樣的:

遼東都司從遼南百姓中選出若幹人等組成審議組,類似後世陪審團一樣,由審議組對這些旗人進行審判。

當然審議組的人數不能太少,至少不能少於五十人。

很快,收到李自成的指示之後,李國英立刻行動起來。

雖然遼南四衛的百姓比起明朝時期那是少了大半,不過湊出一個幾十人的審議組還是綽綽有餘的。

至於審議組人數,既然皇帝說不少於五十人,李國英便派人湊出了一個五十人組成的審議組。

審議組的百姓一開始不知道審議組是個什麼東西,隻是李國英說參加審議組可以發放補貼,於是這些人就被湊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