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察哈爾諸部(1 / 2)

瑪紀克將李自成的意思帶到了察哈爾諸部,諸部首領聽完之後商量了一陣,覺得大順的條件還算可以接受:

這些條件還在他們的預計之內。

察哈爾諸部這些部落早就沒了爭雄天下的雄心,雖然極盛時期林丹汗麾下的察哈爾士兵加起來不下十萬人,但隨著林丹汗與清軍作戰屢戰屢敗,被清軍從遼河攆了出去,一路從東邊的遼河河套一直跑到了西邊的青海,察哈爾部也隨著林丹汗的敗亡分崩離析,現在早就不行了。

如今察哈爾諸部的訴求就是找個大腿好繼續生存下去,而大順比大清更強,察哈爾諸部便投靠了大順,以防大順將來對察哈爾諸部進行打擊。

當然察哈爾諸部改換門庭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清廷對於察哈爾諸部實在太過嚴苛。

清廷不僅削減了察哈爾諸部的牧場,還遷來土默特部的人進駐察哈爾諸部的地盤進行牽製,顯然還是放著察哈爾諸部的。

最要命的是,清廷還動不動就向察哈爾諸部征收牛羊,乃至征召察哈爾人參與戰事,這令察哈爾諸部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如果清廷拿東西的時候給予賞賜,那察哈爾諸部也許也就忍了下來,但這兩年清廷自己都自顧不暇,哪有空去管察哈爾諸部的死活,於是察哈爾諸部的物資緊缺情況愈發嚴重。

和其他大部分蒙古部落一樣,察哈爾諸部自己沒有什麼像樣的手工業,大部分生產,生活用品都要依靠外部輸入。

但是清廷一方麵賞賜極其吝嗇,一方麵又嚴令察哈爾諸部不得與大順進行商貿往來,這使得察哈爾諸部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已經難以為繼,最終使得察哈爾諸部下定決心改換門庭。

這個時候索諾木杜棱這老家夥不知用什麼方法和大順的北方開拓商社搭上了線,通過和商社貿易,成功給察哈爾諸部解決了燃眉之急的物資緊缺問題。

也因此索諾木杜棱這家夥才得以得到了察哈爾諸部的敬重,不然他一個垂垂老矣的敖漢部首領憑什麼讓家夥聽從他的意見?

敖漢部又不是什麼響當當的大部落,實際上敖漢部的曆史並不長,在察哈爾八部之中也不是什麼頂級的存在,要不是搭上了大順的線,索諾木杜棱就是個老頭而已。

索諾木杜棱顯然也很清楚這點,當兒子瑪濟克帶著一眾首領來見索諾木杜棱的時候,索諾木杜棱相當淡然,他很有自知之明,既沒有什麼爭雄的想法,也沒有自認為自己真的是什麼厲害角色。

實際上現在索諾木杜棱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自己就是一個普通蒙古部落領袖而已。

多年的風風雨雨讓索諾木杜棱早就看明白了,屬於蒙古人的時代早就結束了,與其去爭取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不如好好享受才是。

瑪濟克向索諾木杜棱彙報了大順朝廷給出的條件之後,說道,

“父親,我和諸位首領都覺得大順的條件還是可以接受的,清廷也是這麼幹的,隻不過換一批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