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傳國之秘(2 / 2)

“文中所言,臣弟亦認同。宣皇帝、景皇帝、文皇帝所為確非君子所為。就連石勒一胡夷亦言‘終不效曹孟德、司馬仲達欺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二弟,休得非議先祖。此話切不可傳出他人之耳。”

“皇兄,此處既無外人,臣弟也是就事而論。父皇當年聞晉先祖開國之時所為,亦言,如此晉祚安得長久?”

“殿下,大晉之興,宣帝定燕,文帝平蜀,武帝滅吳。雖過程曲折,然終成大業,殿下慎言。”劉屹推了一下司馬嶽後言道。

“二弟之言,朕何嚐不知,然非議先祖,實不敢為。”皇帝長歎一聲後繼續說道,“如武侯所言,本朝出王敦、蘇峻等叛逆之臣亦不為過也。”

“皇上莫要憂心。若皇上能收複中原,驅除胡夷,則有存華夏之大功,創亙古未有之偉業。將一改本朝前段之風氣,重樹皇權之神聖。”

“收複中原,何其難也。今日宣你等二人來就是為此。”皇帝說完後拿出一顆夜明珠,“此乃大晉傳國之秘,世代隻有皇帝一人知曉,今日告之於二弟與安和,望你等二人知曉其中利害。”

“謝皇上信任。”

“皇兄,請說。臣弟定當以國事為重。”

“昔宣皇帝數番與諸葛武侯對陣,自知不敵,曾言‘若吾與諸葛孔明擁戰力相若之軍,必將死於其手。’故後雖率強軍,亦不敢與之戰,乃堅壁高壘以避之。武侯亡後,據傳其將一生所學分授予蜀漢股肱,蔣琬、費禕、董允、楊儀、薑維、魏延六人,宣皇帝得知後,想盡辦法要得到武侯所留下之物,然未能如願。景皇帝之時終於有了機會,薑維攻打西平,景皇帝命郭循故意被其所俘,而後歸降蜀漢,伺機調查孔明所遺之物。後乃得知,孔明遺物乃其生平兵法,八陣圖、連弩等各種器具製造工藝,還有關羽等五人的兵法武功。其中最重要的乃是八陣圖。”

“八陣圖?可是當年劉備兵敗之時,孔明部於魚腹浦之陣?”

“殿下莫急,聽皇上說完,看來,定軍山石壁之文確係武侯絕筆。”

“魚腹浦之陣隻是八陣圖尚未完成前之作,後孔明又多加更改,據孔明自己所料,千人布陣便可抵精兵十萬,然此陣對兵將車馬器具要求甚高,故武侯一生未練成此陣,故稱之為圖而不稱陣法。景皇帝得知後,便命郭循伺機取來,之前楊儀與魏延被誅,董允已故,薑維在軍中,無法接近。郭循便選費禕先下手,趁一日宴會之機,欲盜取費禕那份,本已得手,不料離去之時被其發覺,郭循便將費禕刺殺,其亦死於蜀、不過郭循還是將所得之物遣人送給景皇帝,但是其中隻有蜀將趙雲之兵法武功,而不見八陣圖。後文皇帝決意滅蜀,乃遣鍾會、鄧艾入蜀,不料鍾會得知武侯遺物一事,便欲占為己有,而後坐擁巴蜀,文帝乃親往平之,此時薑維亦亡,文帝本以為武侯遺物就此消失於世。不料後主劉禪為求平安,乃將武侯遺書秘密告之於文帝,遺物共有相同的兩份,武侯生前將一份留給薑維六人,並吩咐如若蜀亡或六人自身亡故,皆須將各自那份毀掉。另外一份則不知所蹤,隻留下兩顆夜明珠,分別為後主劉禪與蜀漢甘陵王劉永所有,據後主所言,兩顆夜明珠乃是武侯臨終之際,命人交給後主兄弟二人,隻言與遺物相關。於是兩顆夜明珠便落入文皇帝之手,之後又傳於武皇帝,武皇帝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亦不曾尋得武侯遺物,當時天下已定,武皇帝乃放棄尋找之念,而將兩顆夜明珠藏於深宮。而後惠帝暗弱,賈後當政,乃知此秘,便將兩珠竊為己有,可能是賈後亦解不開夜明珠有何蹊蹺,便將其中一顆當作玩物送給了其女清河公主。至永嘉之亂,洛陽淪陷,清河公主為人所略,賣於吳興錢溫。溫將公主送給女兒為婢,其女對待公主甚酷。時元皇帝鎮建鄴,公主到縣衙言己之身世,並稱有關於國家存亡之秘密,求見元皇帝。帝乃得知此秘,並根據公主所言,在前洛陽皇宮中的一棵樹下,尋得此珠。於是元帝複公主之位,改封臨海公主。雖得此珠,皇祖與父皇皆不能猜出此中奧妙,於是在父皇臨終之際,朕尚幼,乃告之於母後。蘇峻之亂時,母後病危仍要見朕一麵,便是為將此事告之於朕。朕自以才不及先祖,方將此傳國之秘告知你等,望合三人之智參透此間秘密,得到武侯遺物,為興複大業添一份勝算。”

“此夜明珠似並無特別。”司馬嶽接過夜明珠端詳一番後言道。

“若僅觀之就可知曉,先祖早就破解之。今日朕將此告知你等,並非想立刻知曉此中玄機,乃是想你二人平日裏亦要思索此中玄機,朕相信合三人之力,終有真相大白之日。”皇帝說完又拿出一塊布帛交給劉屹,“安和,朕知你平日練武尤擅使槍,此布帛乃是郭循盜回的趙雲武功兵法,趙雲亦槍術精湛,故朕今日將此布帛送於你。”

“臣謝皇上隆恩,定當練成此上武藝,破解這傳國之秘。輔佐陛下完成興複本朝大業。”劉屹接過布帛謝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