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手裏的證據不好處理,新任巡撫李維翰不是個能做事的,給他沒有用。轉給京城也不妥當。”

“那就留著吧,誰也不要給了。”

沉思片刻,朱常瀛說道,“除了遼東事務,有幾件事你也要特別留意。”

“山西與建州遙遠,晉商是怎麼將貨物運至的?這個你了解多少。”

曹化淳早有準備,從公文包中拿出一份地圖鋪在桌上。

“九邊走私,北洋商行早有留意,山西幾個重要關口,奴婢兩年前就安排人去調查了。”

“商人走私關外,往往借由軍需補給名頭,由邊將開具通關文書。這很容易,因我軍在關外也有大量警戒碉堡。”

“過關時,商隊會分散出關,以減少邊軍懷疑戒備,待出關繞過我軍警戒,再聚集一起趕路。商隊規模龐大,護衛常在二三百人,駝幾百頭。”

“殿下請看,山西走私關外路線大抵有兩條。一條走殺胡口,去往歸化城與土默特韃靼人交易。一條從張家口,或者古北口,或者喜峰口出關。張家口出關與察哈爾韃靼人交易,古北口、喜峰口出關則可與科爾沁韃靼人交易。”

“建州與科爾沁交好,商隊從關口出,可經科爾沁勢力範圍進入遼東,鐵、糧、鹽、茶、布,甚至火藥,無所不有。”

仔細看過地圖,朱常瀛不禁暗暗歎氣,這特釀封的什麼關,四處漏風,就還不如正常邊貿抽點稅實在呢。

西邊有晉商,東邊有朝鮮,再加上數量龐大的內鬼群,搞屁啊。

“殿下,如要打擊晉商,恐怕力有未逮,需要在關外有一支相當可觀的騎兵力量。”

“仔細調查就可以了,有幾家商人在做、他們的關係網、老巢有幾個,都要查!暫時不要妄動不要打草驚蛇。”

“是!”

“第二件事,要經營好與葉赫之間的聯係。開原距離葉赫不過一兩日路程,日後,葉赫馬匹皮貨入海參崴,但他們需要的物資則從開原出。這個事自有商行負責,你要做的,就是培養間諜,深入葉赫,並經由葉赫刺探科爾沁情報。”

“是!”

“類似於這種大規模鋤奸行動,暫時不要做了,做多了難免出現紕漏,於我不利。”

“奴婢記住了。”

“撫順關至赫圖阿拉,地形地貌要勘測仔細了,村屯一個不可放過。”

“是,此事奴婢已經安排人去做了。”

佟氏家族的滅亡並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恰好證明遼東歸化政策的失敗,值得警醒。

話說,所謂華夷,在民間或許有各種各樣的歧視鄙視,這是互相的,人的偏見難以消除。但於官方而言,大明不可謂不仁慈寬容。

隻要投身大明獲得認可,可以科舉可以為官可以從軍,並不會因為血統而有政策上的歧視。

佟家就是一個例子,在遼東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這樣寬容的製度,在整個世界絕無僅有。而原因就在於,華夏人早就拋棄了唯血統論。

我大清可沒有做到這一點,自始至終都在玩女直血統高貴的那一套。

寬容就會得到回報麼?顯然沒有,人家要的是特權。

如果按後世所謂民族主義國家理論,那佟養性大抵會被評價為為民族獨立而奮鬥的民族英雄。

然而女直建國則成為另外一個韃靼,本身沒有獨立生存能力隻能向南邊伸手要這要那。

華夏人真的沒什麼野心,朝鮮能夠自給自足,那你就安心過日子,多個鄰居也沒什麼。

然而女直人不是朝鮮人,他不是一個好鄰居,他不向南邊伸手他就不能生存,會垮掉。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就必須統一。

無論韃靼還是女直或者華夏,如果不能湊合為一家,那就沒有和平可言。

過程會很痛苦,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總要打出一個絕對話語權來。

建州的逐漸強大,其實對大明來說是個好事,因為努爾哈赤幾乎把整個族群的精華聚在一塊了。

打掉他打垮他,那麼東北再沒有可以同大明叫板的勢力。

山海關大門敞開,闖關東去也!

當然,前提是打贏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