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軍服同新式軍服差別很大。最簡單如內衣,老式軍服材質為平紋棉布,款式為寬鬆右衽,不能說不好,但寬鬆本就不利於禦寒。
折騰了約半個小時,八十幾名士兵重新列隊。
軍裝換過,氣勢天差地別,原本看著如病貓,此刻看著各個精神煥發龍精虎猛。
立領大紅毛呢大衣,十字過肩皮扣,腰係牛皮帶,皮帶左右帶扣掛短斧、軍刺、子彈袋、火藥筒,肩背燧發槍,頭戴寬沿笠帽腳蹬半膝黑色鹿皮靴。
這特釀簡直了,帝國利刃,本該如此。
朱老七的親兵衛隊也是這身裝備,隻是大衣顏色略有不同,衛隊為深紅,同軍官服顏色,普通士兵則為大紅,與大明正規軍服顏色一致。
“立正!”
“稍息!”
“立正!”
“向前看!”
“報數!”
......
“報告瀛王殿下,騎二團三營一連應到125人,實到83人,請您檢閱!”
朱常瀛滿意點頭,“不錯,這才像我瀛州近衛騎兵的樣子。”
“古中尉,新式軍服如何,可還中意?”
“報告殿下,中意!”
“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
“怎麼想的就怎麼說,不滿意我們還可以再修改嘛。”
“係扣子有些麻煩,卑職不知道這個算不算缺點。”
“這個不算,習慣習慣就好了。”
朱常瀛走到古中尉近前,為其整理一下前襟衣扣。
“這扣子可是銅質的,看見沒有,那上邊刻著位揮刀衝鋒的騎兵!希望爾等勇猛無畏,不辱騎兵之名!”
“是!一連將士一定牢記瀛王訓導,效忠瀛王、奮勇爭先、殺敵報國!”
“好,爾等不辭辛勞,開疆辟土,皆是我大明的功臣,功績光耀祖宗門楣,再接再厲,勿生懈怠!”
簡單訓話,隊伍散去,在古中尉同劉參謀引領下,朱常瀛巡視忽林寨。
庫房、軍營、馬廄、狗欄、訓練場、醫務室一一看過,朱常瀛不禁眉頭微微皺起。
“怎麼戰馬隻有31匹?”
劉參謀回道,“殿下,我連隻有戰馬82匹,缺額尚未補齊。”
“有說什麼時候補齊麼?”
“團裏說要明年六月。”
“本地無馬可買麼?”
“本地養狗的多,大規模放馬的則沒有。不過聽說新遷來的虎爾哈人馬多,項團長正在同其首領穆克西商談,就不知結果如何了。”
“狗呢,我看狗欄裏有狗47條,都養的不錯。”
“忽林有成年狗62條,狗崽14條。”
“不錯!”
那乃人擅長打漁、乞列迷人擅長打獵,兩個族群養殖也搞,但主要飼養狗子,偶爾有養鹿的。
狗拉爬犁,每個村屯總有幾輛,這玩意是冬季出行的必備,比騎馬還要來的方便。
可惜,從永寧至忽林,朱老七並沒有看到二哈的影子,不過那乃人飼養的狗子也不差,多毛耐寒,據說可以日行百裏。
狗爬犁,朱老七也仔細看過。
“這玩意載重多少?”
“大概五百斤左右,日趕路五六十裏。”
“那些狗子好駕馭麼?是否溫順?”
“狗子認主,陌生人很難駕馭,咱這邊時炊事班的弟兄兼養狗訓狗,冬季裏也做馭夫。”
“......炊事班裏果然能人多!”
視察一圈,已是將近日中,朱常瀛站在黑水岸邊向上遊瞭望,自上遊劃來兩艘樺皮獨木舟。
舟船極小,僅可乘坐一人。
小舟靠岸,兩人站在船中用魚叉各甩兩條大魚上岸。
一位商行代表急忙上前接洽,三斤小米一條魚,交易就是這麼的簡單爽快。
朱老七拎起一條,好家夥,少說也有十斤重。
仔細打量兩個漁夫,朱老七不禁微微側目,一個二十來歲壯小夥,麵目粗獷,另一個卻是女人,年齡不過二十,麵貌中人,身形勻稱。
“賽力勒,與你說了幾次了,不要再送魚來了,我們自己也會打漁,而且吃不完!”
“這是最後一次,聽清楚了,這是最後一次,再沒有小米換給你啦。”
這些話,商行辦事人員說了一次,通譯轉述,粗獷漢子卻隻是嘿嘿憨笑,一隻手在腦袋上胡亂抓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