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曲,他很神奇,以平淡開頭,以歡快高潮,以哀傷結尾,心情好的人聽時便會覺得他是歡快愉悅的,心情不好時聽他便是傷感悲痛的,在你幸福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淡淡的憂傷,沉淪的時候又可以看到些許希望,而且他背後還有一段非常唯美浪漫而又悲傷的愛情故事。
男孩出生於高山,在他10幾歲的時候,戰亂便使他淪為孤兒。流浪到東日的他被一個小村莊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天天聽彈琴,耳濡目染也學會了彈琴。
在他們旁邊的鎮上上有一個女孩子,家了有錢有勢,也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自從聽男孩彈的曲子,就愛上了他。很多有錢人上門向女孩家提親都被拒絕了,因為女孩子心裏隻喜歡男孩。但女孩子嘛,都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女孩子一直不敢向男孩表白,後來小女孩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他那裏學彈琴,她對男孩說自己熱愛音樂,希望可以拜師學藝。
男孩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但她的目的並不是彈琴,所以幾乎不把經曆花費在琴上,遭到了男孩一再的責罵。小女孩心裏委屈,但還是一直跟著男孩,希望男孩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終於有一天男孩對小女孩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琴。而且你也不喜歡琴。”小女孩聽後,對自己說:“不要說我不行!。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彈琴,半年後我要成為小鎮上第二個琴師!”
半年裏,小女孩天天練習,餓了就叫家裏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著睡一會。 半年一轉眼就過去了,小女孩正打算捧著她的琴曲去見作者的時候,並向他表達自己的愛意的時候,但當她去找男孩的時候,男孩已經不在了。當時正值戰亂,男孩被征去打仗了,不管逃到哪,戰爭似乎都是無處不在的,小女孩知道後說:“好,我等他回來。”
就這樣小女孩等了男孩整整3年多,在這期間村長的兒子看上了小女孩 ,村長的兒子很清楚小女孩已經心有所屬,就叫人從前線運回來一具碎屍體,說那就是男孩,男孩沒有父母和親戚,沒有人可以對證,相信男孩真的已經死了,趴在\"男孩\"的屍體上哭了3天3夜,那時,村長的兒子買了很多的禮物去找小女孩提親,小女孩沒有理睬。
在3天後的晚上,在當時男孩彈琴的地方,小女孩割腕自殺了。
而男孩在小女孩離開的半年裏,他發現沒有小女孩在身邊,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樂,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男孩在小女孩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愛小女孩,隻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當時他準備寫一首歌,做為向小女孩求婚的禮物,當他完成了1/3的時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戰亂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當心中不舒服的時候都會想到小女孩,想到教她彈琴的日子......那段時光真是值得懷念啊。之後在戰爭中他完成了剩下的2/3。
在小女孩自殺後了第2個月,男孩回到了村裏。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小女孩的故事和她為自己做的所有事後,他咆哮著,放聲大哭。他找到了小女孩的家人,問她現在葬在哪。她家裏人都不肯告訴小女孩,隨後的一次會麵,男孩招集他們村和小女孩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琴前強忍著淚水,彈出了整首曲子,在場的所有人沒有一個沒有落淚的。琴停簫落,曲終人散,在所有人意猶未盡的時候,商先生敲響了最後的鍾聲,回蕩在所有人的耳邊,也為今天的表演拉下了最後的帷幕,似是也在警醒每個人不要沉浸太深,這是所謂的玩物喪誌嗎?
“這首曲給他起個名字”
“沒有名字或許會更好”
女方問,男方回答道。卓不凡藏起了自己的簫,奈奈子收好了自己的琴,整間課堂隻留下了最後的兩位表演者,一個來自遙遠的高山,一個來自偏僻的東日,兩個人相視一笑,相施一禮,肩並肩行走在全能村的道路上,你一言我一語,暢享各自對音樂的鑒賞,在這個地方裏,此時忘卻彼此的身世與種族,眼中隻有對方的樣子即可,也許應該是這樣的,你若有情,她便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