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雲州(1 / 3)

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是指具有一定流傳時間的、不是當代創作的音樂。我國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樂劃歸傳統音樂的範疇。傳統音樂可以分為宮廷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民間音樂四類。另外宮廷音樂包括宮廷雅樂和宮廷燕樂,其內容和形式都要符合為統治者歌功頌德的需要;文人音樂包括古琴音樂和詞調音樂,代表人物有司馬相如、蔡邕、嵇康、薑夔等;而宗教音樂主要是指人文宗教音樂(佛教音樂、道教音樂)和原始宗教音樂,主要用於各種法事祭祀儀式。最後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舞蹈音樂、民間器樂、民間戲曲和說唱音樂五類。在曆史的發展過程中,以上四種類別相互交叉、滲透發展,不斷豐富著傳統音樂。

民間歌曲:

民間歌曲屬於民間音樂。簡稱“民歌”,它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和勞動中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並以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方式生存於民間,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受人民群眾集體的篩選、改造、加工、提煉而日臻完美。其口頭創作,體現了民族或地區的審美理想和追求;口耳相傳的傳播方式,使得其歌詞和曲調常會產生多種變化。因而體現了不同時代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情趣。另外民歌有多種角度的分類方法,如根據歌詞內容、產生年代、所屬民族以及音樂形式等角度的分類。從音樂形式上出發,漢族民歌有體裁和色彩區兩種分類方法,其中按體裁可分為號子、山歌和小調,按色彩區可分為西北、中原、西南等區域。而少數民族民歌各有其傳統的分類方法,如根據歌曲的社會功用、歌詞題材、民族內部各地區民歌特點等的分類。

勞動號子:

勞動號子屬於民間歌曲。簡稱“號子”,產生並應用於勞動,具有協調與指揮勞動的實際功用。最初的勞動號子隻是勞動者的呼號,為的是釋放身體負重的壓力,統一步伐。後來逐漸將其美化,發展為歌曲的形式。它具有直接簡樸的表現方法,堅毅粗獷的音樂性格,且節奏具有律動性,歌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和齊唱等,但一領眾和是最常見、最基本的歌唱方式。它的歌詞具有陳述召喚的作用,帶有即興式的變化。曲調較簡單,固定而缺少變化,節奏性強。目前音樂學界主要依據使用的場合將其分為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船漁號子,作坊號子五類。勞動號子的作品有東北的抬木號《哈腰掛》,流傳於陝西山西的《走絳州》,湖北的《催咚催》等。

山歌:

山歌是指各種山野歌曲,屬於民間音樂的範疇。它多在戶外演唱,其曲調往往高亢、嘹亮、節奏自由、悠長,是勞動人民用來直接而集中地抒發感情的民歌種類。山歌具有坦率直露的表現方法,熱情、奔放的音樂性格。一般無規整節拍,節奏悠長,自由。最常見的是二句體和四句體樂段結構,北方山歌大多為對應式的上下二句體結構,南方山歌較常見的是四句體結構。音樂學者將山歌分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三類。

信天遊:

信天遊屬於一般山歌。其名稱上又稱為“順天遊”,主要流行於陝西北部和與之接壤的寧夏及甘肅的東部、山西西部,以及內蒙古西南地區。它的音樂由上、下句樂段構成,唱詞字數無嚴格規定但較為對稱。傳統信天遊內容主要為愛情和訴苦兩方麵,基本曲調較多,常用比、興手法。代表作品有《蘭花花》《腳夫調》《趕牲靈》《我的哥哥當了紅軍》等。

山曲:

山曲屬於一般山歌。其名稱上又稱為“酸曲”,主要流行於山西西北部和陝西北部榆林地區一帶,與走西口的文化相關。它的音樂與信天遊相似,樂段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但曲調有自己的特點。其旋律音調有時還受到蒙古族民歌的影響,代表作品有《人家都在,你不在》《提起哥哥走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