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站在村學門前的那棵大樹下,聽著內裏傳來的朗朗讀書聲,範銘仿佛進入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新境界,浮躁的心在這一刻也隨之平靜了下來,嗤然一笑,這些似熟而生的文言文在這一刻看來卻是那麼的親切,但真正的要自己應用起來還是力有不逮,看來是要重新將這五經四書好好的回爐一遍了。
也不知道這個時代是不是真的像史料上記載的一樣,商人的地位普遍得到了提升和承認,如果比想象中的低的話那就要重新的考慮將來的道路了。
一聲清脆的鍾響,範銘驀然抬頭,發現天色已經是接近暮色,一路想著心事,迎著天邊那血紅的殘陽邁開步子往自家的那兩間茅草房走去,拐過幾條泥濘的黃泥道,範銘終於遠遠的看到了籠罩在暮色中的那間簡陋茅草屋。
走近一點,範銘驀然發現在那間破落的茅草屋前矗立著一個單薄的身影,倚在門前的柴垛旁不時的傾斜著耳朵,仿佛在努力的接收著什麼,那道身影在那落寞的夜色中顯得格外的淒涼,風中搖曳著。
範銘頓時停住了腳步,內心仿佛被什麼東西深深觸動了一下,霎時間被這充滿溫情的畫麵所感動,心中也不由的浮現起“倚門盼兒歸”的場景來,從來沒有如此深刻地感受到親情的濃烈,這一刻他突然間明悟了,這種母親對兒子的深情是人世間不論在什麼年代都存在的至情。
“娘,我回來了!”範銘這一刻是發自內心的叫了出來,沒有一絲的生澀和勉強。
“兒啊,走累了吧,我估摸著天色暗了,你也應該回來了,就準備好了茶飯,這不,在外麵等了一會兒你就到了。”在聽到範銘聲音的那一刻秦氏臉上的皺紋就像花一樣瞬間的綻放了開來,眉目間充滿著慈愛與歡喜,那發自心底的關切和欣慰讓草木都為之動情,秦氏一邊念叨,一邊用那布滿青筋的手在他的身上上下打探了一遍,生怕大病初愈的範銘再遭到了什麼意外。
“嗯!”範銘應了一聲就隨著範秦氏進了屋子,屋中沒有燈,他知道這是為了節省,因此就在外屋門口的大灶旁舀了點熱水,狠狠的擦了把身子,洗去一身的塵華,頓時輕鬆了不少,驀然間範銘突然發現這個屋子裏少了點什麼東西,問道:“娘,嫂嫂哪兒去了,還在織造作坊麼!”
“你不是才剛好麼,加上我的眼睛也越來越塌了,新婦(兒媳)尋思著多攬點活,好給家裏多添點生計!”範秦氏本來充滿笑容的臉上一時間再次凝固了下去,對於這個兒媳她心中一直存在著愧疚。
範銘眼眉動了動,心中掠過一絲擔憂,咬了咬牙在麻布衣服上擦幹了手中的水漬,“娘,我去接嫂嫂回來,天快夜了,怕是路上她一個人不安生。”
“去吧。”範秦氏遲疑了一下,隨即點了點頭,在範銘走出幾步之後又仿佛突然想到什麼,朝外麵喊道:“五郎,把柴垛邊上的那把柴刀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