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吏從官道 第一百二十一章 終於忍不住了(2 / 2)

不出幾天的時間,應天府的政令就下來了,不出所料依舊是叮囑以招安為先,大概意思是要讓楚丘緩動刀兵,不日巡檢使即會派人到楚丘,看情況便宜行事。

事情一定下來,不但王知縣眼中少了不少的血絲,就連範銘仿佛也覺得心中的石頭輕了不少,或許隻要將這夥回回招安這次的命案也就這樣了結了,但要說完全沒有擔心也是不可能的,若是卜縣丞不顧後果,讓這一窩蜂再出來犯案的話,那就不是麵子上的是了,這就相當於斷人生路的手段了。

盡管這個每個人的心裏都清楚,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事情已經成功的轉移到了回回身上,隻要將這支回回招順或者剿滅,前段時間的負麵影響就會消除,真正一窩蜂的事情再慢慢來想辦法,目前來說這是最好的處理辦法了。

半月之後,巡檢的人終於到了,但來的隻是三個人,一個團練副使帶兩個親兵,這讓王知縣有些傻眼,按照這團練副使的意思是這支回回不過百人,徒然動用廂軍的話有傷大宋威嚴,在他的統禦之下以縣中捕役、快手同鄉中土弓手足以收了這支回回。

事情既然定下來了,也沒有再後悔的可能,到了這一天,還是的硬著頭皮上,這事王知縣完全交給了巡檢和洪德善,想來不過是百十來人的一支回回,幾十名捕役加上百十名土弓手也應該沒什麼問題。

兩天之後,大隊人馬開始開拔,前往猴兒穀,王知縣同範銘帶著一眾鄉民在城門口舉行,預祝旗開得勝,一時雷鼓歡鳴,也正是這陣歡鳴之聲讓王知縣的信心增強了不少。不過範銘心中卻隱隱有種不安,說不清是為什麼,但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

望著洪德善一眾人遠去的背影,他仿佛看到了一些虛實相間幻象,其中夾雜著不少的慘烈的砍殺,看到這裏範銘不由得閉上了眼睛,心中暗道:希望這不是真的。

果然怕什麼來什麼,幾天之後,不但被洪德善的第一次招撫失敗了,而且由於人手調走,城內又出現了一窩蜂的身影,雖然沒有造成很大的損失,但現場還是留下了一個帶有特殊印記的鐵皮,這一天範銘聽到王知縣的公事房內不斷的傳出了摔碎茶碗的聲音。

時間地壓力。案子沒破,這招撫回回的事卻也沒有能夠定下來,官倉的壓力及人心不穩地壓力一波波向王知縣累積過來,他臉上的憔悴之色越來越明顯,脾氣也越來越火爆。範銘吃了幾次掛落不說,在一個下雨天地午後,一直淡然處之的王、卜兩人終於爆發了第一次言語上的衝突,至於其起因甚至可以小到忽略不計。

眼睛裏蒙著一層淺淺地血絲,王知縣一臉青灰的回到公事房後,交代下的差事就是讓範銘去通知準備車馬,明天一早動身前往猴兒穀。

事態發展到這一步,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王知縣在縣衙裏已經是再也坐不住了。

——————————————————————————————————————————————————

宋代地方治安巡邏製度

宋代地方巡尉的巡邏區域分工是與二者的職權劃分的調整緊密相關的。北宋初由縣尉負責“鄉間盜賊鬥訟公事”,自然縣尉也以鄉村為主要巡邏地域;而宋初城市的治安則可依靠各地駐紮軍隊維持,因此宋初巡檢的管轄範圍很不確定。有的巡檢使管轄範圍很大,自然不可能執行巡邏任務,如宋太宗時,田欽祚任銀、夏、綏、宥都巡檢使,曹克明為溫、台等七州都巡檢使,魏震為盧、壽等八州巡檢,馬知節為益州都鈐轄加益、漢九州都巡檢使。

宋神宗時期是宋代地方治安巡邏製度變革的重要時期。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地方官員在摸索、完善保甲製度中,巡邏成為保丁的重要任務,從而廣泛動員了民眾力量,使巡邏成為群眾工作;二是宋初負有維持地方治安職能的地方巡檢設置很少。隨著地方巡檢設立數量的增多,宋神宗時期調整了地方治安力量布局,巡檢成為重要地方治安機構,並分擔了原屬縣尉的部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