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是如何誕生的(1 / 3)

2004年的初夏,我接到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打來的電話。多年來,他對我還算友好,偶爾還會感情驟增一下,特別是當他希望即將推出的新產品能上《時代》雜誌封麵或者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專題報道的時候,而這兩處恰好都是我曾工作過的地方。在我離開這兩家媒體之後,就沒有太多他的消息了。電話裏我們談論了一些關於我剛剛加入的阿斯彭研究所(AspenInstitute)的情況,我遨請他來科羅拉多的校園演講。他說他很樂意,但不想登台講話,而是想和我散散步、聊聊天。

這番話聽上去有點奇怪,因為當時我還不知道他喜歡在散步的過程中進行嚴肅的對話。後來我才知道,他是想讓我寫一本關於他的傳記。我剛剛出版了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FranMin)的傳記,正在著手完成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的傳記。因此我最初的反應是,他是不是把自己看做這些偉人的繼承人了。當然這是半開玩笑的。我認為他還處在事業的波動期,等待他的還有諸多跌宕起伏,所以我拒絕了他的請求。現在還不是時候,我說,再等個十年二十年,等你退休了。

我認識他是在1984年,當時他來曼哈頓的時代-生活大廈(Time-LifeBuilding)與編輯們共進午餐,順帶誇耀他的麥金塔電腦(Macintosh)。那個時候他的脾氣就不太好,他攻擊《時代》雜誌的一名記者,因為對方報道的一個故事暴露了太多事實而讓他覺得受到了傷害。但後來,通過與他的對話,我發現自己被他的強烈情感所吸引,就如同其他很多人多年來受到的吸引一樣。自那以後,我們就一直保持聯係,即便在他被迫離開蘋果公司時也未中斷。當他需要推銷某樣產品時,比如一台NeXT電腦或者一部皮克斯(Pixar)出品的電影,他的個人魅力就會突然間再次聚焦到我的身上,他會帶我去曼哈頓下城的一家壽司餐廳,告訴我他正在兜售的東西是他製造出的最棒的產品。我喜歡這個家夥。

喬布斯重新執掌蘋果公司之後,我們將他搬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麵,此後不久,他就開始給我們正在做的20世紀最有影響力人物係列專題出謀劃策。當時他已經展開了“非同凡想”(ThinkDifferent)的宣傳活動,在他的電視廣告片裏出現的眾多曆史人物中,有一些也正是我們在考慮的,而喬布斯發現,評估人物的曆史影響力很有意思。

在拒絕了幫他寫傳記的建議後,我還是時不時收到一些他的消息。有一次,我發電子郵件詢問他,蘋果公司的標識是不是如同我女兒告訴我的一樣,是在向偉大的英國計算機先驅阿蘭·圖靈(AlanTuring)致敬。圖靈破譯了戰爭時期德國的電碼,最後卻食用浸過氰化物的蘋果自殺了。喬布斯回複我說,他希望自己曾經考慮過這一點,但實際上並沒有。從這件事起,我開始逐漸了解蘋果公司的早期曆史,並一點一點搜集這方麵的資料,沒準兒哪天我想寫一本這方麵的書呢。我的愛因斯坦傳記出版後,有一次,在帕洛奧圖的一個新書活動上,喬布斯把我拉到一邊,再一次提出,以他為主題的書肯定很有意思。

他的堅持讓我很為難。眾所周知他非常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而我想他應該從來沒有看過我寫的書。也許將來的某個時候吧,我還是這麼說。但是,到了2009年,他的妻子勞倫·鮑威爾(LaurenePowell)對我直言不諱地說:“如果你真的打算寫一本關於史蒂夫的書,最好現在就開始。”他當時剛剛第二次因病休假。我向勞倫坦承,當喬布斯第一次提出這個想法時,我並不知道他病了。幾乎沒有人知道,她說。他是在接受癌症手術之前給我打的電話,直到今天他還將此事作為一個秘密,她這麼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