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位於曼哈頓第五大道上的零售店在2006年開業,這家新開張的店麵把喬布斯的很多創意激情集結到了一起:立方體、標誌性的樓梯、玻璃,並且把簡約主義發揮到了極致。約翰遜說:“這是真正的‘喬布斯店’。”每天營業24小時,全年無休,開業第一年的客流量就達到每周5萬人(還記得捷威的客流量嗎?——每周250人),這也證明了喬布斯選址在繁華地段的策略是正確的。喬布斯在2010年自豪地說:“這家店每平方英尺帶來的平均收入比世界上任何一家店都多,而且總收入也比紐約的任何一家店(包括薩克斯百貨和布魯明戴爾百貨)要多這是實實在在的美元,還不僅僅是每平方英尺的平均收入。”
喬布斯還把產品發布會上的那種戲劇性的手法用到了零售店的開業典禮上。人們開始奔走於各個開業典禮,並且整夜在門外排隊,就是為了能成為首批進店的人。蓋瑞·艾倫(GaryAllen)為蘋果零售店的粉絲們開設了一個網站,他說:“在我14歲兒子的建議下,我在帕洛奧圖第一次熬夜排隊,這成了當時一項有趣的社會活動。我們熬過好幾次夜,還有5次在其他國家,我們還遇到了很多很棒的人。”
2011年,第一批蘋果零售店開業10年之後,全世界已經有317家蘋果零售店。最大的店在倫敦的科芬園,最高的店在東京的銀座。每家店每周的平均客流量是17600人,每家店的平均收入是3400萬美元,2010財年的淨銷售總額是98億美元。但是零售店的貢獻還不僅僅是這一點。零售店為蘋果公司貢獻的收入僅占15%,但它們在製造話題和提髙品牌認知度這些方麵作出了間接的貢獻,提升了整個公司的業務。
2010年,即使在與癌症作鬥爭時,喬布斯也仍然在花時間設想未來的店鋪規劃。一天下午,他向我展示了一張第五大道店的照片。他指著兩邊各18塊玻璃的外牆對我說:“這是當時流行的玻璃技術,但我們必須自己製造高壓玻璃脫泡機。”然後,他拿出一張圖紙,上麵的18塊玻璃已經變成了4大塊巨大的玻璃。他說這是他下一步要做的。這是對美學與技術結合的又一次挑戰。他說:“用現在的技術,我們不得不讓這個立方體外形矮一英尺。但是我不想這樣做,所以我們必須在中國造一些新的玻璃脫泡機。”
羅恩·約翰遜對這個提議並不感興趣。他認為18塊玻璃比4塊玻璃要好看些。他說:“這家店鋪的外觀比例剛好和通用汽車大樓的柱廊協調一致。它像一個珠寶盒那樣熠熠閃光。我認為如果玻璃的透明度太髙,也會成為一個錯誤。”他為此和喬布斯爭辯,但沒有用。約翰遜還說:“一旦技術有了新突破,他就要利用起來。而且,對史蒂夫來說,‘少’永遠意味著‘多’,越簡單越好。所以,最好就是能用更少的元素搭建起一個玻璃屋,不但更加簡約,而且是站在技術的前沿。這就是史蒂夫最喜歡做的,無論是對於他的產品還是對於他的零售店。”吉林小說網www.jlgcyy.com為您提供史蒂夫·喬布斯傳無彈窗廣告免費全文閱讀,也可以txt全集下載到本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