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喬布斯又一次在分文未得的情況下遭到了公眾的惡評。蘋果股價持續下跌,到2003年3月,即使是新的期權都已經一錢不值,喬布斯不得不用這些期杈換取了價值7500萬美元的直接股票激勵——從他1997年返回公司直至2006年新期權授予完畢,這相當於他每年入賬830萬美元。
如果《華爾街日報》沒有在2006年就期權的日期倒簽現象刊登那個影響巨大的係列報道,這一切本來算不了什麼。報道中並沒有提到蘋果公司的名字,但蘋果的董蘋會委派了一個3人委員會(阿爾·戈爾、穀歌的埃裏克·施密特,以及曾在IBM和克萊斯勒任職的傑裏·約克)對公司的內部行為展開了調查。“一開始我們就決定,如果史蒂夫確實負有責任,我們不會姑息遷就。”戈爾回憶說。委員會發現了喬布斯以及其他一些髙管的期權激勵中的違規之處,並立即向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調查結果。報告中說,喬布斯對日期倒簽行為是知情的,但他最終並沒有從中獲得經濟利益。(迪士尼公司董事會的一個委員會也發現,皮克斯公司在喬布斯主政期間也曾有過類似的日期倒簽行為。)
針對這類日期倒簽行為的法律模糊不清,特別是,蘋果公司最終並沒有一個人從這種有疑問的期權政策中獲益。證券交易委員會用了8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調查,並於2007年4月宣布不會對蘋果采取行動,這“部分是基於公司對委員會調查工作迅捷、全麵、出色的配合以及(它)及時的主動彙報。”盡管證券交易委員會發現喬布斯對日期倒簽行為確實知情,但撇清了他有任何不當行為的嫌疑,因為他“對會計上的影響並不知情”。
但證券交易委員會控告了當時擔任董事的前首席財務官弗雷德·安德森以及公司法律顧問南希·海寧。退役空軍上尉安德森長著一個方方的下巴,為人極度正直,曾以他的機智與平和對公司施加重要影響,以擅長控製喬布斯的臭脾氣而聞名。證券交易委員會僅控之以“疏忽”責任,無非涉及某些期杈政策(不是給喬布斯的那些)中的文書工作,而且允許他繼續出任企業的董事。但是,他最終辭去了蘋果董事一職。當戈爾的委員會討論其調查發現時,安德森和喬布斯均已被免除了出席董事會議的義務,最終,兩人又在喬布斯的辦公室裏單獨相見。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談話。
安德森認為自己成了替罪羊。當他與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和解,他的律師發布了一份聲明,將某些罪責加到了喬布斯的頭上。聲明說,安德森已經“提醒過喬布斯先生,高管團隊的股權激勵必須以實際的董事會決議那一天為某準定價,否則可能出現一筆會計費用”。而喬布斯回答說“董事會之前已經批準了”。
海寧最初奮起反擊對她的指控,最終同意和解,交了一筆罰金了事。類似的,蘋果公司本身也同意支付1400萬美元的損失賠償金,了結了一起股東訴訟。
在某些方麵,喬布斯在薪酬問題上的立場與他的停車怪癖有異曲同工之處。他拒絕使用CEO專有車位,卻霸占了殘疾人停車位。他希望被(他自己和其他人)看成個願意為1美元年薪工作的人,卻又希望得到大筆的期權。從一名反主流文化的叛逆者變為一名商業創業者,他自身充滿了矛盾。他希望在心靈上得到的啟逾和感悟,與他通過股票和期權獲得的財富並無關聯。 吉林小說網www.jlgcyy.com為您提供史蒂夫·喬布斯傳無彈窗廣告免費全文閱讀,也可以txt全集下載到本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