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7日,iPad在舊金山亮相激起的狂熱,令喬布斯通常在產品發布會上所能激起的熱情黯然失色。《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麵上,喬布斯穿著長袍,頭頂光環,手持被稱為“耶穌平板電腦”的iPad。《華爾街日報》也發表了類似的讚美報道:“人類上一次對一個平板如此興奮是因為上麵寫有十誡。”
似乎是為了強調這一產品的曆史意義,喬布斯邀請了蘋果公司當年的許多參與者。更意味深長的是,他還請來了詹姆斯·伊森和傑弗裏·諾頓。伊森一年前剛剛為他做了肝髒移植手術;諾頓則是2004年為他做了胰腺手術,iPad發布當天,他攜妻帶子,與喬布斯的妹妹莫娜·辛普森一起坐在觀眾席中。
喬布斯以一貫的大師為新產品的登場鋪陳渲染,就像三年前發布iPhone時一樣。這一次,屏幕上顯示出一台iPhone和一台筆記本電腦,中間標著一個問號。“問題是,兩者之間還可能存在別的東西嗎?”他問道。這個“東西”必須能用來很好地瀏覽網頁、電子郵件、照片、視頻、音樂、遊戲和電子書。他給予了上網本概念致命的一擊,說道:“上網本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乏善可陳!”來客和員工歡呼起來。“但是我們有這樣一個‘東西’,它叫做iPad。”
為了強調iPad的親和性,喬布斯從容地走到一把舒適的皮革椅子和一張邊桌前,拿起了一台iPad,實際上,出於他的品位,椅子是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設計的,邊桌則是埃羅·沙裏寧(EeroSaarinen)的作品。他熱情地說:“它比筆記本電腦親和得多。”接著,喬布斯開始瀏覽《紐約時報》的網頁,給斯科特·福斯托和菲爾·席勒發送電子郵件,題目是,哇,我們真的在發布iPad。”然後他翻閱相冊,使用日曆,在Google地圖上放大埃菲爾鐵塔的圖片,觀看了《星際迷航》和皮克斯《飛屋環遊記》的一些視頻片段,展示iBook書架,並播放了鮑勃·迪倫的《像一塊滾石》(LikeaRollingStone),這首歌他曾在iPhone發布時播放過。“這難道還不夠牛嗎?”他問道。
在最後一張幻燈片中,一個路牌上標識著“科技”與“人文”兩條街的交彙口。喬布斯著重闡述丁其人生的一個理念,這一理念也在iPad身上得到了體現。“蘋果之所以能夠創造出iPad這樣的產品,是因為我們一直努力融合科技和人文藝術。”他總結道。iPad是《全球概覽》的電子化身,在這裏,創意與實用工具相遇。
但iPad最初收到的反應並非頌歌。由於產品同年4月才上市,觀看過喬布斯演示的一些人不太清楚這到底是什麼東西。一個增強型iPhone?《新聞周刊》的丹尼爾·萊昂斯(DanielLyons)寫道:“自從Snooki和TheSituation①好上之後,我還沒有如此失望過。”萊昂斯曾在一個網絡模仿秀中扮演“假史蒂夫·喬布斯”。Gizmodo網站發表了一篇撰稿人文章,題為“iPad的八大遜處”(EightThingsThatSuckabouttheiPad),列舉出iPad的種種缺點:沒有多任務,沒有攝像頭,不支持Flash,等等。甚至就連iPad的名字也遭到博客圈的調侃,被惡搞成女性衛生用品。當天,“#iTampon”②這個標簽在Twitter話題榜上排名第三。
比爾·蓋茨也少不了冷嘲熱諷一番。“我仍然認為,手寫筆和真正的鍵盤,也就是上網本,會是主流,”他對布倫特·施倫德說,“我沒有當初iPhone發布時的那種感覺。iPhone發布的時候,我心裏想:‘哦天哪,微軟的目標不夠高。’iPad是個不錯的閱讀器,但是它沒有任何地方會讓我覺得,‘噢,我多希望這是微軟做出來的。’”他堅持認為,微軟的手寫筆輸入方案會成為行業標準。蓋茨對我說:“多年來,我都一直預言今後會出現配備手寫筆的平板電腦。要麼我是對的,要麼我就死定了。”
在發布會第二晚,喬布斯非常惱火和沮喪,我們聚集在他家廚房吃晚飯,他在餐桌旁來回踱步,用自己的iPhone收發電子郵件,瀏覽網頁。
在過去24小時內,我收到了約800封電子郵件。大多數都是在抱怨。沒有USB線!沒有這個,沒有那個。有些人會說,“靠,你怎麼能這樣做呢?”我一般不回複別人的郵件,但是這封我回了,“你父母會為你這麼有出息而感到驕傲的。”有些人不喜歡iPad這個名字,等等等等。我今天有些鬱悶,有點受到打擊了。
不過他那天也收到了一封值得髙興的賀電,來自奧巴馬總統的辦公廳主任拉姆·伊曼紐爾(RahmEmamjel)。但他在晚餐時指出,奧巴馬總統上任以來還沒跟他通過電話。
4月,當iPad開始銷售、人們親手拿到它之後,公眾的挑剔情緒開始消退。《時代》雜誌和《新聞周刊》都將其做了封麵報道。列夫·格羅斯曼在《時代》雜誌撰文寫道:“撰寫蘋果公司產品文章的難題之一在於,它們常常伴隨著天花亂墜的宣傳。另一個難處則是,有時候炒作都是真的。”他對iPad的唯一保留意見就是,“雖然它是進行內容消費的好設備,但是對於內容創造並無多大助益。”事實確實如此。電腦,尤其是麥金塔,巳成為人們製作音樂、視頻、網站和博客的工具。“iPad將重點從內容創造轉移至僅僅是吸收和使用內容。它讓你成為觀者,把你變成被動消費者,消費其他人的傑作。”喬布斯將這一批評放在心上,並著手改進,確保下一代iPad能夠加強方便用戶進行藝術創作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