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後記(1 / 1)

長篇小說《我的創業隊》,經過兩年多的時間終於完成了,本以為這下輕鬆了,可以放縱些日子。然而放下手稿卻全然沒有那種舒坦釋然的感覺,相反心裏卻有一種莫名的黯然和失落。

四年的知青生活和經曆,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一部分,雖然是小小的一步,但是它畢竟是人生路程的起點,是生命中最閃光最靚麗的那段青春時光,令人終生難忘。

創業隊的環境和麵貌,像一幅幅老照片常常掀開我那塵封已久的記憶,讓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那條孤直的小路,那趟草泥房的宿舍,那個軲轆把井,那片樺木林,還有那些朝夕相處的知青戰友。這些個難忘的場景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海中,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忘記,每每想起仍然是曆曆在目,栩栩如生。

撫遠,我們把它寓為第二故鄉,在那片荒蠻的土地上曾留下過我們的淚水和熱血,是我們“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初始形成的地方。是我們由學生身份轉變為知青身份的曆史時刻和轉折點,如此重要的人生裏程碑,我們怎能輕易地忘記哪。

二零一九年七月份,我們再次回到了第二故鄉——撫遠,參加“紀念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五十周年”慶典活動。來自天南地北的知青雲集在撫遠,當年還是些剛剛邁出校門的學生,天真爛漫,風華正茂,可如今卻已是兩鬢斑白,麵帶風霜。

撫遠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林立,街道縱橫,飯店賓館星羅棋布,火車,汽車,飛機構成了立體交通網。從前那個閉塞荒蕪的小縣城儼然變成了一個美麗的現代化都市,當年縣裏的那條主幹道,現已變成了偏僻的古驛道而被人遺忘,靜悄悄的車馬稀了。

四十多年了,重回故裏,又嗅到了那熟悉的氣息,見到了那麼多當年的知青老戰友 。曾經天真稚嫩的麵孔已被滄桑歲月所取代,但是那熟悉的聲音卻沒有改變,仍然能讓我們想起昔日的故事,不禁感慨萬分,讓我想起了唐朝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的那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第二故鄉的巨大變化令人吃驚,當年漁村似的房舍已不複存在,就連一處觸景生情的舊址都見不到。原計劃準備回到創業隊去看一看,因為那裏修路沒有成行,深感遺憾,聽說那裏的房子早就拆除了,所有的樹林子也都伐掉了,那裏又組建了一個新的村莊。

短短的三天時間裏,我們四十多人相聚在一起,推杯換盞互敘情緣,有說不完的話,嘮不完的嗑,分別的時候更是依依惜別。此情此景震撼心扉,知青年代的那些往事又在我的心裏洶湧澎湃,激起了我要把這段的生活經曆和感受記錄下來,盡管文筆有些幼稚描寫的也不那麼完美,但卻是我最真實的經曆和感受,亦是我生命中最珍貴最難忘的記憶。

當年我們從事著最落後的農耕勞動,麵朝黃土背朝天,在那裏我們嚐試了痛苦和艱辛,學會了生活的自理,懂得了人間的冷暖。我們哭過、笑過、有過憧憬、有過迷茫。我們伐木收割,春夏秋冬,風霜雪雨。創業隊裏發生了那麼多的事情,充滿了人世間所有的情感“喜怒哀傷樂”。有傷殘的,有跳井的,有上吊的,有打架的,有搞對象的,森林大火,吃黑瞎子肉,殺豬沒殺死竟然還活了。

這些個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那時我們還很年輕,所經曆的事情都是那麼的新鮮和震撼,在我們幼小的心田中泛起過駭人的波瀾,雖然不算什麼驚天動地,但足以讓人膽戰心驚,觸及靈魂深處。

當我伏案書寫的時候,記憶中的往事活脫脫地展現在筆端,我的心情也隨著故事的發展,時而高興得舒坦愉快,時而難過的潸然淚下,整個情感深陷其中,仿佛又回到了從前。近兩年多的時間裏,我的整個身心都沉浸在創業隊那段知青生活的歲月裏,那些個人,那些個事,時時刻刻都在我的腦海裏浮現,似乎順著時空隧道又穿越回了當年的創業隊。放下書稿,那種濃厚火熱的知青生活突然遠離而去,還真有點戀戀不舍,以至於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空落落的感覺。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一位六八屆老知青寫的一首詩,非常形象逼真地說出了我們的心裏話,現摘錄幾句:

、、、、、、

我們曾經戰過天

我們曾經鬥過地

但那全部是在昨天,

我們不再是家庭的支柱

我們不再是社會的中堅

我們即將退出舞台

我們今天是在謝幕

這是我們對社會的最後一次呼喊

、、、、、、

他把“紀念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五十周年”的慶典活動,說成是祭奠,祭奠我們曾經逝去的青春,是我們對社會的最後一次呼喊。我覺得非常貼切,真實地描述了我們這一代老知青目前的心態。

2022 年 3 月 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