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 太平道樂(1 / 2)

這番言論雖說入情入理,但不管放到哪朝哪代,都是對君王國家的大不敬,所謂“誅心之語”。龐樂常年生活在底層,看問題遠不及世家出身的公子哥兒,聽見此言頓時嚇得不輕,隻好眼觀鼻,鼻觀心,當作沒帶耳朵,聽若不聞,隻是時不時的瞥一眼祝龜。但見祝龜聽得這番大逆不道的話,竟然麵露微笑,甚是讚賞?這兩位公子,怕是沒有想象中那麼安分呢……現在換主公,有些晚了吧!龐樂正心中好笑的想著,卻聽身旁的祝龜說話了。

“三郎所想,正合我意!國朝自和帝以來,一直是外戚宦官輪番掌權,無有例外,而作為朝廷官吏的士人集團卻屢遭排擠。致使有氣節的士人宦途坎坷,家破人亡;而無氣節的士人則投靠當權勢力,溜須拍馬,搖尾乞憐。久而久之,國朝上下結黨營私,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百姓死活、世風教化已非官吏們需要考慮的事情,隻抱定‘大樹之下好乘涼’這一條便可。”祝龜說到此處,頓了頓,道:“以致如今彈壓太平道亦成了笑話。官吏不顧百姓死活,任其自生自滅,那太平道來施藥賑災也不可麼?非要斷了生民的活路才肯善罷甘休?”

麵對這一悖論,劉瑁也是膛目結舌,先前他語中的錯處就在這裏——南境放任太平道,百姓尚能苟活;北境緝拿太平道,百姓反而死傷枕藉。思索了片刻,絞盡腦汁也想不出此中的謬處,劉瑁隻得用帶著疑問的目光看向祝龜,希望得到解答。

祝龜也不賣關子,解釋道:“此中謬處便在朝廷和太平道的所為上。地方官吏理應為生民之福著想,可他們沒有,同樣的事情卻讓太平道做了。這樣一來,就會給百姓植入一個念頭——朝廷已經不管我們了,太平道卻是沒有放棄我們。太平道悄無聲息的取代了百姓心目中朝廷的職能,太平道的各方渠帥在信眾眼中像是當地的父母官一般,一個宗教發展到如此地步,稍加運作,顛覆政權便是易如反掌了。”

“原來如此!”劉瑁邊聽邊想,祝龜這一席話下來,他也算是將心中的疑慮全部理順了,又問道:“那依公道之見,太平道與吏治二者之間,孰輕孰重呢?”

“社稷為重!”祝龜斬釘截鐵的答道,“何事對社稷當下的妨害更大,便先除去哪個。如今太平道的實力與日俱增,儼然已成朝廷心腹大患,如若不除,禍必甚矣,傾家滅國亦不可量。反觀閹宦與依附閹宦的官吏,他們雖然為禍不淺,但終究需要仰仗朝廷官府,倒也不急這一時半會。”

劉瑁微微頜首,抬眼與祝龜相視一笑,認同了他所言。一旁的龐樂卻是有些承受不了了,這可是妄議國政,毀謗朝廷啊。換作一般的百姓殺頭滅族也是使得的!忙岔開話題道:“主公、祝少俠,看看天色,那太平道的祭典怕是要開始了,吾等是否前去一觀?”

“去!如何不去?”劉瑁出了一身冷汗,將國朝上下的困局都想通了,正是要施展手腳大幹一場的時機,便豪氣幹雲的應承了下來,“先施藥贈食,再設壇奏樂,宣揚教義。哼!這一套‘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技倆玩的很熟練嘛。”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祝龜也輕哼出聲,略帶一絲調笑道:“這位大賢良師,懂的很不少呢。”

二人一臉輕鬆模樣,全無如臨大敵的神態,龐樂也是安心了不少。但見劉瑁神采飛揚的看向他道:“龐兄弟,帶路!吾等也去趕個集。”

“遵命!”龐樂抱拳拱手答道,便領著二人邁著大步出了城。

也不知為何,相隔不遠的安陽,官吏們殫精竭慮唯恐太平道入境。而這鄴城周邊,每月都有太平道所設的祭典,分發符水,施醫贈藥。待幾人趕到的時候,祭典已進行到了一半,剛填飽肚子的民眾正圍成一圈,等待太平道的教徒的下一項流程——奏樂誦經。

人在進食過後的心情通常是不錯的,尤其是饑腸轆轆有一頓沒一頓的情況下。太平道先解決了民眾的饑餓病痛的事兒,讓他們心情舒暢,沒了後顧之憂。坊間常言“吃人家的口軟,拿人家的手短”,這些受了太平道恩惠的善男信女們正是如此,不好意思吃幹抹淨拍拍屁股就走,隻好留在原地看太平道傳教。這窮鄉僻壤除了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外,也缺少各類娛人耳目的活動,吃飽喝足了圖個樂子也不錯。久而久之的潛移默化下,太平道的思想便以一種大夥兒喜聞樂見的方式廣為傳播,並深入人心。

劉瑁等人扮作四處遊曆的愣頭青,也像尋常百姓一般,麵帶微笑的擠在人群中觀瞧。但見圍在人群之中的太平道教徒皆是一樣打扮,內襯黑色禪衣及大袴,外套黃色袍服,頭戴黃色角巾。居中一人右手持一根九節杖,左手捏著手訣,雙目微閉,神態靜穆,正念念有詞的吟著什麼,聲音卻不大。而居中那人的四周按東南西北四向各站兩人,正合陰陽五行之數,居中那人念一句,四個方位的人便和一句。雖說聽不清楚內容,但這九人皆是一臉虔誠,認真無比,無半分戲謔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