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千古悲情就在此中(1 / 2)

刺客頭領見偷襲不中,便下令群毆。

沒走出幾步,有人大喊:“闖王的‘孩兒軍’來啦!”

灰長衫立馬道:“快撤!”,刺客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叔父:“你們三個繼續隱藏,響箭為號。”

三位蒙麵白衣劍士飛遁而走,不留痕跡。

我還沒從剛剛的桃香中緩過神來,“孩兒軍”的騎兵就已經到達眼前。

為首仙風道骨的老者好熟悉!

不對,怎麼頭發胡子都白了?

叔父收掌上前行禮:“宋兄,叨擾啦!”

對,就是宋獻策。

比我叔父年輕三歲,可須發全白。

宋獻策:“老侯,要不是我認得追風營的響箭,你可能還要出幾身汗。”

叔父嗬嗬一笑,衝上前去抱住這位“老者”。

李自成的這支“孩兒軍”大部分都是十五六歲的樣子,當年他們流離失所,編入軍中有口飯吃。既可以提高農民軍戰鬥力,一些成年人不方便去做的事就由他們去做。有了宋獻策的教導,已是闖王手下奇兵。當中有位穿銀甲的英俊青年與我同歲,應該是領頭。他此時已下馬,恭敬的站在宋獻策身後。

我:“拜見宋師父!”

宋獻策才緩過神來,拍拍叔父的手臂,拉著這銀甲青年來到我麵前。

宋獻策:“朝宗,這是劉宗敏將軍的侄子劉匡。”

劉匡:“拜見侯師兄!”

我:“不敢!闖王的斥候、輜重、銀兩都是你負責,我自愧不如。”

叔父:“哈哈哈,這師兄弟還客氣上啦!走!去見闖王!”

來到李自成營中,讓我感慨萬千。

這哪是流民組成的軍隊,氣象與正規精銳無異!

宋獻策領著我和叔父來到“闖”字軍帳,有位魁梧的中年男人正聽歌女在唱曲。

分明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畢,中年男人示意歌女退下,起身來到我們麵前。

宋獻策:“大王,侯家叔侄已到。”

叔父:“見過闖王!”

我:“張養浩的這首曲子,正是當前寫照。”

李自成:“年輕人就是性急,請坐!”

叔父:“這是我‘追風營’新統領,侯朝宗。”

李自成:“難怪有氣勢!這是我們的第二次見麵,與先前的書生意氣截然不同啊。”

第二次?我隻能不接話,省得露出破綻,先看他怎麼說。

李自成仿佛看出我的意圖,拿出一張紙。上麵寫著:“青溪盡是辛夷樹,不及東風桃李花。”

宋獻策:“那日我陪大王到金陵散心,本欲一睹董小宛風彩。奈何她與冒辟疆已定下終身,君子絕不奪人所愛。我等便順流觀景,聽到船家唱誦你寫給李香君的詩。”

我:“讓宋師父見笑了。”

李自成:“若吳三桂對著陳圓圓,定是寫不出這種境界的詩啊!”

我:“闖王是想學陳勝、吳廣的‘寧有種乎’吧!”

李自成:“江山美人誰不愛?隻是力量越大,欲望越強。”

叔父:“闖王,準備何時攻打京城?”

李自成:“想讓你們給崇禎帶一封信。”

宋獻策:“滿清韃子蠢蠢欲動,此時攻打京城不是最佳時機。若讓後金漁翁得利,漢人江山、萬民福祉休矣!大王仁慈,臣等遠不能及。”

李自成:“讓老百姓有飯吃,讓當兵的有餉拿,天下亂不到哪去!”

我觸動很大,弄半天他們的悟性沒有預計的差。

我們帶著信,在劉匡與三劍士的護送下回到京城。

以追風營主事人的身份,經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通報,我見到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