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 勝那半子無非人心(2 / 2)

我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每天和小孩子鬥智鬥勇,真刺激!

滿清的天下也不太平,能打仗鎮住場子的大臣相繼去世,想要一統天下還得問問南明。

豫親王多鐸病死、睿親王多爾袞病死;英親王阿濟格被賜死、巽親王滿達海病死;之後敬謹親王尼堪戰死··· ···

錢謙益等人策劃會師長江,得到了張明振、孫可望的大力支持。支持歸支持,行動和語言導向的是不同的結局。想那張明振三入長江,直逼南京。卻因為孫可望未按時到達指定位置,會師沒有成功。

正當我哄孩子的時候,沿海急件到達,隻能讓常芸替我解讀。

常芸:“鄭成功說吳三桂分了不少宋朝寶藏,居然還幫滿清‘平亂’。鄭成功搞不懂他到底怎麼想的。還有張獻忠的幾個義子更是難成大器,不同心協力,大業成不了。不如我們自己偏安一隅,像朝鮮那樣自立......”

“混賬!膽子越來越大!”我的聲音太大,嚇哭了懷中的小海風。

香君趕忙接過海風,並拉著嚇懵了的嘉興出去玩。

常芸:“先別上火。鄭成功氣話的成分比較多,更多的是試探。”

我:“孫可望雖然聽了張獻忠的臨終遺言,卻整天想學宋朝的趙匡胤,取代永曆帝。李定國和劉文秀中興大明之心堅定,還因此遭到孫可望的猜忌。與孫可望會師長江相比,我估計永曆帝更想與鄭成功彙合。”

常芸:“場麵看上去已經失控。”

我:“不,張獻忠餘部始終沒有在我的棋局之上。現在主要是鄭成功思想有點動搖,這才是最大的危機。”

與孫可望想當皇帝不同,鄭成功信中隻是提到“依朝鮮例”,對永曆帝是“遙奉”。至於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自立,誰也說不準。

可以肯定的是張明振、李定國、劉文秀都是真心想要中興大明,而鄭成功無非是想利用李定國進攻廣東,孫可望出兵湖南、張明振率軍進入長江之機與滿清談判,然後像朝鮮那樣割據一方。他膽子什麼時候這麼肥了?就不怕我安排在身邊的劍士?

常芸:“要不要以追風營的名義敲打一下他?”

我:“隻要他供奉的是大明的神靈,我們沒有動手的理由。既然他對會師沒有興趣,我們就建議他以後經營琉球群島。做個土皇帝,他會願意的。總比他在李定國、張明振這兩個雞蛋上跳舞好!”

後來王堯跟我討論的時候,說到會師長江和會師廣東應該是南明最後翻盤的機會, 各自為政必將是被各個擊破的下場。

道理我自然是明白的,所以後續的我是這樣安排的。

首先,吳三桂在西南站穩腳跟後聽風而動,一旦滿清“削藩”,立馬起兵!

其次,鄭成功既然不屑於和張獻忠餘部合作,就加快他做“山大王”的進程。

再次,京城的龔鼎孳和錢謙益進可攻退可守,會是吳三桂、鄭成功的神助攻。

還有年紀尚小的韋耀淳——

真正的棋局,棋子不必太多。哪有什麼宿命,全都是算計。

如果真的存在那勝天的半子,勝的,無非人心而已。

爭天下,凝聚力很重要。這凝聚力,南明缺、李自成缺、張獻忠更缺。手下沒有人將各種因果串起來,所謂大業隻能是鏡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