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 多年以後1(1 / 2)

延熹十二年秋,灤平國和淵濟國分別派遣使臣,按照約定前往寶月朝貢。

每每這一陣子忙完,寶月皇帝君璟承,照例會帶著太子君子睿,親自到各州巡遊。

眼下,華美寬敞的禦座遊船,正穩穩地行駛在碧波之上。後頭的罾船、纖船、護衛船、茶酒船、膳食船等等一字排開,隨時恭候著國君的傳召。

君璟承耐心地教導著皇子:“睿兒,你是寶月的太子,應該格外重視每一次外出遊曆。你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謹慎的態度去做出判斷和決定。”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兒臣能夠明白體察民情、監督吏治的重要性。請父皇放心,兒臣一定珍惜機會、勤學善思,不會辜負您的苦心教誨。”

君子睿雖然隻有十歲,但已經頗有學問和見識。他年幼而明理,就跟當年的君璟承一樣,願意竭盡全力,去做一個合格的儲君。

風起葉落,波光粼粼。

君子睿從船室中取出披風,踮著腳披在君璟承身上。

君璟承笑笑:“睿兒體貼,朕心甚慰。”

君子睿則道:“是母後說初秋最容易受涼,臨行時特意囑咐兒臣好生侍奉。母後還說父皇現在不宜過度飲酒,再就是一路上多留意著父皇的忌口。”

施也棠提醒的麼,她溫良賢淑、頗識大體,細心溫柔、進退有度,無論是作為皇後,還是作為正妻,任是誰也挑不出錯處。

君璟承摸了摸君子睿的頭:“難得睿兒乖巧、皇後細心,等朕回去,會當麵向你母後表達謝意。”

“母後是父皇的妻子,料想不需要父皇謝來謝去。”不知道為什麼,君子睿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父皇對母後太過客氣,相處時更像朋友,而不是夫妻。

小小的人兒不得不時常想辦法,拚命拉近二人之間的距離:“不如這趟回去,父皇給母後帶一樣小禮物,母後她一定會很開心。”

“額......”君璟承有些為難,因為他並沒有留意過,施也棠平時喜歡什麼東西。

君子睿隨即洞悉了君璟承的顧慮:“母後收藏過一些做工精巧的配飾,料想金鑲玉的簪子,她應該會愛不釋手。其實父皇也不必非要投其所好,隻要是您送的,母後她都會喜歡。”

君璟承隻好答應:“那......就依你。”

......

巡遊的最後一站,曆來都是安排在朔州雲頂山。君璟承每一次離京,都習慣了到紀長樂和沈漠然的別院小住,儼然把那裏當做了出巡的行宮。

禦船還沒靠岸,君璟承已然坐不住了。他站上船頭不住地眺望,又吩咐人再檢查一遍所帶的賞賜。

君子睿歪著小腦袋發問:“父皇,我怎麼覺得,每年去雲頂山,您都是好期待的樣子?”

君璟承不答反問:“雲頂山住著你皇叔一家,且那處莊子上風景秀麗,睿兒就不期待嗎?”

還記得第一次到雲頂山時,君子睿的心裏揣了好多問號:為什麼皇叔不姓君?為什麼會有像隱士一樣的皇親國戚?

若說皇叔與父皇不親近,父皇為何每年都要來朔州看望他們?可若說皇叔與父皇感情好,自己為什麼總也看不到他們一家人上京?

每每君子睿問起其中的緣故,君璟承總說,等他長大一些,自然就會清楚。如今都來過朔州五六趟了,君子睿卻依舊是一頭霧水。

不過,父皇做事總有他的道理,既然現在他不肯多說,那肯定是時機未到而已。

雲頂山那處別院裏的景好人也好,還是該抓住時機好好放鬆一下,多思無益。而且,沈一諾就住在距離皇叔家不遠的雲上藥穀,好希望這次能快點見到她。

想到這裏,君子睿連忙搬出了自己的小箱子,裏頭放著內廷女官的采選規製,還有抄錄好的各項宮規禮儀。

君璟承側目:“睿兒,這些東西是?”

君子睿如實回答:“稟父皇,上次兒臣見沈一諾,聽她說想做女官來著。我特意帶上這些冊子給她看看,是希望對她有所幫助。”

沈一諾,沈言和藥仙仙的女兒,跟君子睿同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