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1)

儺(nuo),這個古老而又少見的漢字,伴隨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發展。

根據《辭源》是這樣詮釋的“猶猗儺,行步有姿態。”“古時臘月驅逐疫gui的儀式”。

這種儀式即是驅儺或是逐儺,他是一種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現象,最早之時可追溯到至今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時期。

這一時期,大約正處於舊石器的中晚期,遠古先民們在沒有掌握或者是在某種特定因素的影響下,逐漸將一些醫藥知識,驅逐知識還有一些神秘知識混合到一起而誕生的,這便是儺的初生。

進入奴隸製社會以後,儺的形態又發生了新的改變。

在商以前更久遠的年代,夏朝,就有所謂的“夏禓”祭祀各種非正常死亡的“強死gui”。

到了周朝以後,儺活動納入到了“禮”的範圍。

在某些未被刪減,遺失的書籍中就詳細記錄了周代儺藝活動的記載,周代一年三季的大型祭祀活動都分別為

春季“國人儺”,在國都範圍內舉行儺禮。

秋季“天子儺”,在王室內宮和寢廟舉行儺禮。

冬季命有司大儺,全民性的舉行儺祭活動。

《呂氏春秋》注釋曰:“大儺,逐盡陰氣為陽導也。”用大儺以去強陰,才能達到平衡。

一些能達到此等效果的方法方式也在後麵的演變中被後人稱之為“法”。

這些所謂之法,便是代指在某種特定情況,在滿足某一些因素的情況下,遵循某種儀式,某種規律,與一些不可言說之物達到相應目的的手段。

現在,在少數偏遠地區以及少數民族還能見到一些蛛絲馬跡,就比如苗族,布依族,水族,傣族,壯族等等少數民族。

在苗族地區,大多數人都相信萬物有靈,天地山川皆有神祇,精靈,四麵八方皆有gui物。

苗族的信仰中善神有12,中立有24,惡有72。

gui物更是數不勝數,數的上名的就有70多種。

神比如:天,地,雷,太陽,月亮,星,風,雨,穀,獵,棉,女,樹,岩,水,火等等

鬼比如:東,南,西,北,中,迷魂,幹癆,替死,遊屍,草口,披毛,月婦,縮頭,老虎,以及與神祇相對應的詭異之物。

是的,沒錯在當下某些地區,尤其是在深山之處還有許多的人們相信這些。

在舉行儀式時,大儺口中頌的歌曲,頌的詞也是至關重要,其也是儺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如今端午節全世界人人都知,可屈原其本身的身份又有幾人得知!

《楚辭.九歌》共十一篇,除《國殤》,《禮魂》外,其餘九篇均為祭神歌,堪稱中國的“神調神曲大典”。

苗族人人為,人故去以後,一魂歸與東方之地與祖先團聚,一魂歸與家中護佑子孫,還有一魂則歸於埋骨之地。

尤其是苗族祭司念頌的招魂詞與屈原所著的愛國詩詞篇《招魂》中的乩辭極其相似。

可憐的靈魂呀,這次你聽別人言,受了鬼魂的欺騙,跟鬼來到找個地方,白天虎豹吼呀,夜裏豺狼嗷,遍地都是茹毛飲血的詭,把你困在牢籠裏,門外不能半步走,門內不能半步移,可憐的靈魂呀!.....(引1996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苗族曆史與文化》)。

在數千年的進步發展中,在順應時代中儺之一藝,影響到了眾多思想,影響到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宗教。

現在回到當下,在這風雨欲來之際,許許多多的真相將浮出水麵。

失傳已久的技藝將慢慢被大眾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