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何惜百死報家國(一)(1 / 2)

滄州騎兵的刀並不鋒利,雖然刀身打磨得異常明亮,就如同鏡一般,但刀刃並不鋒利,甚至可以用鈍器來形容。秦風也很無奈,他當然希望能叫刀鋒磨得如同紙一樣薄,可如果那樣的話,一旦到了戰時,滄州兵馬的軍費,將是大宋普通士兵的三到五倍,甚至可能更多。

刀刃薄而刃鋒利,在征戰固然無往不利,但極易卷刃,一場大戰下來,怕就得換一次刀。便是大宋再富庶,秦風再會斂財,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何況滄州軍還有一個童貰呢,他若是發現滄州兵馬如此富庶,少不得狠狠的刮上一筆。

秦風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他經不起這樣的消耗。所以他騎兵的戰刀雖然和陌刀相似,但遠沒有陌刀鋒利。至於陌刀後期在某個國家流行,那是因為那裏資源太過貧乏,雙方士兵沒有資格穿戴鐵甲,因此刀鋒磨損卷刃不利的緣故罷了。

兩股潮水碰撞到一處,似乎發出一聲巨響。劉唐長刀橫放,突然向上揮起,身則微微一側,避開了他對麵遼人的一刀。戰馬巨大的衝擊力,使得戰刀將對方那員兵將撞成了兩片。巨大的力量,即使以劉唐的本事,也不禁一震。

緊跟在後麵的一名騎兵發出一聲怪叫,手的彎刀從下望上反撩過來,這遼兵相貌凶惡,身材高大,一看就是孔武有力之人。劉唐見了,也不禁吃了一驚,不敢輕視,手戰刀一揮,居然後發先至,隻一下,將對方腦袋砍成了兩片。遼兵既死,手上的刀自然沒了力氣,整個人都跌落下去。

劉唐的戰刀不夠鋒利,一時間竟然嵌在了那遼人的骨頭裏。急切間哪裏抽得出來。他知此時猶豫不得,急忙鬆手,握住了小盾。向旁邊一名遼兵重重的砸了過去,反手搶過對方的兵器。這場戰爭的人數並不多,一共還不曾超過八十人,雙方交馬而過,滄州兵馬不過折損了三五騎,反觀遼人,倒折了二十餘騎。

劉唐一人斬殺三人,鎧甲上滿是鮮血。他瞪著雙眼,看著對麵的敵人,又看了看自己身邊的將士,原本火熱的心也冷卻了下來。雖然自己方才占了便宜,但自己地人還是太少了,身邊兵將,無不帶傷,若非這夥遼人委實太過不濟。膽如鼠,怕是這次交鋒,自己已經成了孤家寡人了。

他知道此時猶豫不得,暴雷也似地發聲喊,複又衝殺起來。遼人雖然喪膽。卻也知道此時猶豫不得,雙方複又相交,遼人又折損了二十餘騎,剩下的五騎飛也似的向著大隊人馬去了。

劉唐收住坐騎,反觀自己手下。隻有二十一騎。一個個周身盡是鮮血,有自己地。也有別人的。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兩道傷口,方才一場拚鬥,委實太過凶險。他輕輕的擦拭了一下左臂上的傷痕,眉頭突然皺了一下,汗水滲透到傷口,又癢又疼。他本事雖高,在大軍之,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人罷了。身上多兩道傷口,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直到此時,他才深深的感覺到,自己並沒有被秦風拋棄。這三十騎兵,實是滄州兵馬的精銳。

耶律嚴自然看到了這場戰鬥地結果。他的表情很難看,他沒有想到,他引以為傲的將士,居然這般不濟。他感到很沒有麵,真的,真的是很沒有麵。他看著逃回來的小校,眉頭皺得如同繩結一般,他的手已經摸到了腰刀上,隨時可能將這個沒有用的家夥斬殺在馬下。

他旁邊地一個小校觀察了良久,突然插口道:“大人,這夥宋軍不簡單。若是尋常的宋軍,他們能有多大的本事,休說和我軍對壘,若是沒有三五倍於我大遼兵將的隊伍,向來都是掉頭逃跑。可這隻騎兵隻有三十騎,居然敢衝我軍大陣,若非領頭的是個傻,就隻這隻騎兵有足夠地信心戰勝我軍。大人,我曾聽說滄州知府本是梁山草寇,被朝廷招安,安置到這滄州地界。這三十騎兵如此剽悍,怕不是梁山的舊部?”

耶律嚴眉頭緊皺,點頭道:“梁山賊寇的名頭,我也聽說過。據說這夥強人屢次打敗宋兵征剿,端的是驍勇善戰。不想他們居然屯紮在此處,那宋朝的皇帝老兒怕不是故意讓他們來防範我等?”

旁邊小校聽了,知道耶律嚴已經萌生了退意,不過他也看出,對麵那夥騎兵,是強弩之末。但即使是強弩之末,也可以讓自己這五十騎兵損失慘重,也許雙方最終會落個同歸於盡地下場。他遲疑了一下,輕輕地道:“大人,賊人如此剽悍,我等不若暫且撤兵,待召集大隊人馬,再來報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