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群衣不蔽體,蓬頭垢麵的災民,失魂落魄地越過田野,彙集在萊州城南門外的空地上。
戶房典吏領著雜役,挨個盤問,確係充城災民的就引到劃定的空地上安置,捕班差役挎著腰刀,喝令不停,災民們木然聽命。
人員安置,起碼要將婦孺老弱和青壯分開,將生病受傷的和健康人隔開。
在城門前已有粥棚開始搭建,這是由昌平會負責的公家賑濟之所。另外偏些的地方,也有形色人等架鍋燒火,米糧下鍋,這是富商豪紳們自己開的私人賑濟,買個名聲也求個心安。
王索明跟著洪縣令在城牆上尋看。
“索明啊,常聽延之(徐壽字延之)誇你腦子活泛踏實肯幹,不知你對這賑災之事有何看法啊?”洪縣令回頭帶著考校之意問道。
“小生鬥膽,為大人獻上一策。”王索明看著城下聚集的青壯沉吟道。
“賑濟災民實乃善政,解生民倒懸之苦,其功德無限。”先來一記馬屁。
“但直接施粥,災民習以為常,便會認為官府給糧理所應當,後續若有短缺,他們定然鬧將起來。”
“另一方麵,如此之多青壯整日遊手好閑無所事事,怕是難以安寧,恐生事端!”
“對婦孺老弱,可以直接施粥,但對他們,需得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你且細說。”洪縣令陡然一驚,視線緊緊盯著王索明。
“發動他們在城外修河堤,每日做活才可得糧。一則葉縣河道得以加固;二來耗他們精力,避免無事生非;三來他們是做工得糧,心裏不會再以為自己是災民乞食,作奸犯科就會多加思量。”
“好個一石三鳥之計!”洪縣令擊掌稱讚。
“不過教縣令得知,此策倒有一點不足。”王索明還是要將問題抖落清楚的。
“大抵是要費些糧食罷!讓人做工,飯是要吃飽點。”洪縣令閉目沉思片刻。
“修堤者粥稠兩成吧,把隱患消弭無形倒也值得,也不求他們把堤修得如何,挖挖坑擔擔土,令工房在監工時勿要嚴苛,累了歇會亦可。”
“大人胸有仁心,腹有妙計!”王索明低頭拱手。
“是你的妙計!速去擬文,盡早發下。”縣令幹脆利落道。
王索明在城關上當場製文,周縣丞“踢踢蹬蹬”地跑上城樓,王索明內力運於聽宮穴,隱約可聽見他向洪縣令稟報:
“洪大人,哈,大事不好,哈,張府尊回令,不得動用公倉,取常平倉糧米亦要他準許。”周縣丞喘著粗氣說道。
天下倉儲,分為公倉,常平倉和義倉。公倉乃收繳朝廷稅賦,下發各級官員俸祿糧米所用,一般存糧最多。
常平倉為官府設立平抑糧價的倉庫,糧貴時將存糧賣出,糧賤時收購糧米,存糧多少要看糧價。
而義倉是由士紳捐贈來賑濟流民的糧倉,府城義倉便由昌平會管理,此時僅有昨日捐得那七千擔。
洪縣令眉頭皺了起來,地方官無朝廷明令,開公倉確實是大忌,此時未到危機關頭,謹慎些是對的。但這常平倉為何不得動用?去歲是豐年,其中糧食充足,此時糧價虛高,正是堪用之際,難道……
碩鼠把糧倉吃空了唄。王索明心中暗歎,這知府張永誌在萊州吃的腦滿腸肥,打上常平倉的主意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