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聖上共有十五子九女,活到今天的隻剩一半。
皇子之中,長子、次子、三子、七子、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總共八個——正好是一頭一尾加上個中間,依然健在;至於公主,活著的剛好都是雙數,即二公主、四公主、六公主和八公主四位。
其中太子乃是次子,聖上的原配皇後所生。聖上與皇後少年夫妻,感情甚篤,大婚後夫妻倆不停地努力生孩子,可惜生幾個死幾個。
本朝的規矩便是未活過周歲的皇子和公主不序齒,不管是不是皇後所出。
直到夫妻倆婚後第五個年頭,皇後先撐不住了,勸聖上先令嬪妃懷孕,結果轉年便有宮人生下皇長子。這個孩子就像是個吉兆一般,兩年後帝後二人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個兒子,而且小皇子順順當當地活到了十歲,可惜沒過多久,皇後便因為一場急病撒手人寰。
愛妻去世,聖上極是哀痛,之後便不再立後。隻是皇後去了,聖上的後宮也未見空虛就是。這話當然也隻能背地裏嘀咕一下。
如今宮中共有貴妃,淑妃與德妃三位妃子,之下還有三嬪,這六位能得高位,要麼是家世厲害,要麼就是肚皮厲害,再之下便是……宮人無數了。
這回柳桓拜見的七皇子趙之楨,便是淑妃之子,而所謂的吉兆大皇子和十二皇子也是這位娘娘所出。
話說淑妃娘娘正是後宮三妃三嬪之中出身最差的一位,她當年乃是皇後身邊最為倚重的女官——不是那種名門之後,選入宮中給公主做伴讀,或是陪聖上、皇子讀書的女史。
當初婚後五年,生下的孩子無一成活,皇後因為胎次太頻繁,自己有些失於調養,便把深得自己信任的女官送到了聖上身邊。
正因為自己是皇後的人,同時肚子又夠爭氣,淑妃才得以封妃。
礙於出身,她學問不多,但常年的宮廷生涯,足夠磨練她的眼光以及待人接物的本事。而且她的三個兒子,大皇子、七皇子與十二皇子又都很出色,因此在宮中,她並不多麼受寵,卻站得很穩,更無人小瞧。
不過淑妃娘娘平生最大的遺憾便是大皇子與七皇子都不是由她親自撫養長大:那陣子她不僅不是妃,連嬪都不是,自然沒資格撫養兒子。
大皇子因為是“吉兆”,幼年一直都住在坤寧宮中,由皇後教導;七皇子則是由當時的李貴妃撫養長大……等淑妃終於熬夠了資曆,得以封妃時,兩個兒子都已經懂事,並先後成婚了。
大皇子與七皇子夾在兩個媽之間,和親生母親處得都有點微妙。
大皇子趙之棣自小長於坤寧宮,很會來事,嘴巴夠甜,因此與生母遠比淡然謹慎又惜字如金的七皇子趙之楨親近。
可柳桓選“大腿”的時候,看得絕對不是哪位嘴更甜,而且七皇子也不是什麼時候都惜字如金:那得看說話的對象是誰。
而且七皇子是皇子之中公認的軍事水平最高的一位。說得更明白一點,柳桓深信七皇子趙之楨“翌日”定能作為英主賢君而名垂青史。
隻看七皇子趙之楨與柳桓言談,就知道這兩人投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