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生恍然大悟,他明白了,“恩師的意思是,學生以前辦案直來直去,但效果不佳。
今後學生可以改變一下,以曲折宛延達到這個目的。”
“你很聰明,但還是沒有領略到精髓。先評估,有的時候可以拿下,就直來直去,以最快的時間達到目的,和那些貪官囉嗦什麼?
有的時候案子比較難辦,就不要打草驚蛇,哪怕與那些貪官虛與委蛇,也不能驚動他們。
要調查,找到證據,證人,再行彈劾,必須一擊必中。不然驚動了他們,你以後就更難辦了。”
“學生明白。”
“還有最重要的,有的事不是你的事,你就不要插手,哪怕這對百姓有好處。
你隻是禦史,你隻管你分內的事,這個你一定要明白,誰也不喜歡一個到處伸手的人。”
“恩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學生拜服。”
常生走後,孫誠對收下了一個年約四十的中年人為學生,也不禁失笑。
軍工四司全爛透了,經過清洗,雖然貪腐沒了,但軍工也癱瘓了。
為了讓四司運轉起來,孫誠發出了招賢榜,與農技司一樣。
無論年齡,無論資曆,當然也無論出身。隻要有技術,官位都虛位以待。
招賢榜一發出,雜學之士,工匠都哄動了,有農技司招聘在前,大家當然也相信孫誠的話。
不過還有一些技術特別精湛的工匠,因為某種原因沒有過來招聘,這讓孫誠很是遺憾。
願意來的人,孫誠當然也要經過考核,這可是官位啊!
在這個時代,從民到官,相當於跨過一個階層。這麼天大的好事,孫誠當然要寧缺毋濫,合格之後才能任命。
可就在考核工匠的時候,有一部分工匠們都麵麵相覷,沒有動手。
孫誠有些奇怪,那些沒動手的工匠都是老工匠,在民間頗有聲名。
他招的就是這些人,可他們都不動手參加考核,讓孫誠有些疑惑?他們來不就是想當官嗎?這又不動手,他們想幹什麼?
“你們幹什麼?怎麼不動手?難道你們不想當官了?”
幾人互相看了看,推出一名,那個推推縮縮的道:“侯爺,這個……。”
孫誠不耐煩了,“有話就說,別吞吞吐吐的。”
那人一咬牙,“侯爺,我與這幾位老夥計之所以技術不錯,那是因為我們都有一手絕活。
若是大庭廣眾之下展示出來,被人學去了,那我們之後的日子可就……。”
孫誠這才明白,這些工匠和那些沒來的工匠為什麼不來考核?他們是怕自己的手藝被人學去,對不起祖先。
他們都有一手絕活,若讓人學去了,他們也就像平常工匠一樣,日子過的可就沒以前好了,所以他們當然不會展示出這種技術。
關於這個問題,在古代社會中,都有這種現象,那些工匠在長期工作中摸索出這項技術。
為了保住這項技術,能讓自己掙到更多的錢,他們家族中有兒子,就傳男不傳女。
沒有,那找個徒弟,在快要死的時候,才將技術傳下去。畢竟有一句話不是這麼說嗎?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能不防啊!